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措施

2017-09-05 12:10:00 来源: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 周永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山东自古号称“齐鲁文明礼仪之邦”,植根于此的崇德重文的鲁商文化代代相承。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践行者、弘扬者。我校作为全国高职示范院校,以“立德树人,兴商润民”为使命,高度尊重职业教育一般规律以适应社会和时代新要求;同时,作为一个经历80多年发展历史、具有深厚传统底蕴的文化共同体,我们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高度警惕某些偏执化、工具化教育导致的受教育有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的缺失,我们将“传承优秀文化”正式载入《学院章程》,确定为学校发展的“百年大计”。而且在战略发展规划特别是专门的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确立为学校基本职能与核心任务。通过长期特别是近期的努力,山商在国内外、省内外取得无数骄人战绩的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与鲁商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活动,已成为业内同行和全社会公认的突出特色之一。由于时间和材料篇幅的限制,在此我们只能选取近一两年内的部分举措予以简单介绍。

  一、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教学与科研

  我校前期制定并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在教学、科研、学校规划与建设等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将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置于重要和突出地位。

  在实施文化育人过程中,我们不仅增设多门提高传统文化素质的必修、选修课程,增加课时和加大学分比重,而且将传统文化因素有机地渗透和嵌入各门专业课程和各项技能训练当中。例如,《商业文化与素养》是我校在全国独创、形成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校赢得过诸多荣誉的校本特色课程,目前是我校商科专业必修课和全校学生的选修课。我们对该课的探索与研究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全面与系统,从理念到方案,从理论到实践,强调传统文化对商业素质全方位、全过程地渗透和融合。

  再如在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方面,各级领导、教师与科研人员都将其作为重点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历年来仅在我校《学报》发表的相关论文即数以百计,这里面包括众多担任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等科技理工类和担任实习实训工作的教师。各专业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自觉地将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目前,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可以说已进一步全方位全过程深入到各个部门、二级院部,各个系和各个专业,很多院系推进到各个班级,例如,各学院的“一院一品”活动,图书馆的“文化鲁商墙”,工商学院学生“成人礼”活动等等。由校领导亲自挂帅、教育教学部承担组织的《仁智合一的商务素质养成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等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市场营销专业是比较典型的商科类专业,也是我校在省内外产生过重要影响力的一张“王牌”,当然也与其他院校一样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由于“技术含量低”导致被“空壳化”和“剩余化”。特别是由于社会某些营销者唯功利唯技巧、不择手段、道德与传统人文素养等严重缺失而导致被“邪恶化”和“妖魔化”,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人文营销”培养思路,即尝试在营销人才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引起同行关注,取得良好效果。

  二、 打造“鲁商文化教育”特色品牌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民族实现自我认同和他人关注重视的重要方式,总体、统一文化教育下传统地域文化与行业领域文化教育能够充分生动地展现总体文化中的差异和丰富性。齐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最能代表、体现中华文化特色与价值的地域文化,而中华鲁商作为一个临海依岱、周流天下的经济群体,一种跨越千年、持续创新的文化现象,她秉承崇德重义、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以人为本、和谐共荣的经营哲学,自强不息、仁厚侠义的文化精神,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植根齐鲁沃土,传承先进文明,弘扬时代精神。为山东、为中国、为人类创造了和不断创造着无与伦比的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和信仰价值。

  为此我校专门投巨资、置优位、设专人创立鲁商文化博物馆,开辟出一个集实物、图片、文字、影像及人员现场讲解展示为一体的,将文化保存与宣传、教育培训与陶冶、科学研究与提升等深度融合的重要基地。建馆一年以来已实施完成多项文化素质教育任务:

  (一)鲁商文化博物馆是目前省内外、国内外第一个以收集、收藏、保护、展览、研究、宣传、交流、咨询、管理服务并向师生和社会公众开放展示与鲁商文化相关见证物“鲁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成果”为主要职能的国家所有、高校所属的专题性、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和专门的文化教育机构。它为学生、社会等提供了目前独一无二的进行鲁商文化教育的场所。

  (二)博物馆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国商业史》、《商业文化与素养》、《金融学概论》等多门文化、专业课程提供了理想的第二课堂和生动鲜活的实物教本,充分发挥出了博物馆在传统文化教育、参观、文化宣传传播、艺术熏陶等多方面的功能。

  (三)组织实施2016级四千多名入学新生教育参观活动。整个活动全过程全部由高职在校二年级和本科生组织并讲解、现场互动,对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目标、内容、兴趣及未来职业、人生等设计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四)以博物馆为基地成立鲁商文化学社,在学生中培养了一支鲁商文化学习与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承担学生日常参观讲解,领导指导考察接待,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知识交流等各项职责。

  (五)博物馆近期还组织了鲁商文化学社、新媒体社、博物馆校史馆学生讲解员等在鲁商文化重要遗存地现场(包括中国运河博物馆)进行教育培训活动,活动主题为“拓宽教育空间,创新培训方式,深度感知鲁商,高效提升素养”。这是一次包括设计、备课、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为一体的持续两个月的综合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活动。

  (六)博物馆日常按上课时间开放,学生志愿者课余轮流值班,全校师生随时入馆参观学习。建馆以来,已有多位高级领导、大批老干部、合作院校师生、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等来馆指导参观,进行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交流活动。

  下一步鲁商文化博物馆将以现有的平台与阵地为基础,加强与其它博物馆特别是各高校及相关专业博物馆的交流与资源共享,加强与其它文化、科研、教育等相关单位的各方面的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学习班、研讨会等,力争使博物馆成为文化收集收藏中心、保护管理中心、展览中心、信息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传播宣传中心、综合体验中心、师生创造中心、研究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编辑中心、交流对话中心等。

  三、成立专门机构推进鲁商史研究的广泛深入开展

  中国商业史学会鲁商史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5月21日即鲁商文化博物馆开馆当日,在我校正式挂牌成立,并于当日举行第一届鲁商文化学术研讨会,主题是“鲁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商业史学会王茹芹会长出席研讨会并做了重要和精彩的报告。来自山东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国内外有关专家出席研讨会并进行交流发言。会议决定研讨会将每年举办一届,以鲁商文化研究、传承创新、教育、传播弘扬、保存保护等为主题。

  专委会近一两年内发表论文若干,并出版《仁智合一:鲁商历史与文化》专著一部,该书是专会成立前后数年来鲁商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个阶段性小结,主要内容包括:?精神:鲁商文化内涵 ?脉络:鲁商发展历程 ?商讨:鲁商文化建设 ?专题:商业组织与鲁商字号 ?德道:商业素质与实践。

  下一步专委会将?在总会领导与指导下,借助资源库建设等良机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编写相关教材,开设相关课程并在线开放。?继续以鲁商文化博物馆为基地平台,加强对鲁商见证物品的调研、梳理、确认、采集、仿制、收藏、保护、展览、管理等工作,推进“鲁商文珍100工程”。?加强完善组织建设,发展扩大会员数量,更多更强地凝聚山东本地鲁商史研究力量,扩大与加强同兄弟分会的联系与交流。?办好第二届鲁商文化学术研讨会,汇集研讨成果,力争出版一本论文汇编;编写出版《文物鲁商史》专著一部。?设计建设“中华商文化苑”,开办“商鼎书院”,扩大鲁商文化学社规模,做好鲁商文化在师生与大众中的普及工作。

  四、 承担相关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统编教材、研究课题等任务

  (一)主持建设“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国家级、省级两个资源库。

  国家资源库的名称是《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资源库的名称是《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两个资源库是首次对体系化完整化优秀传统商文化以资源库这种现代信息手段予以全面、准确、通俗、生动地进行总结、整理、编辑和展现。

  首先在教育方面:包括普通教育,思政教育特别是商科类专业教育等。资源库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一般性商文化信息、知识与资源,而且在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方面提供新视界、新观念、新知识与新资源,促进受教育者坚定文化立场,传承民族基因,汲取中华智慧,弘扬商人精神,传播道德价值,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根本上和深层次上实现中华传统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学修”成“素养”,完成由知识认同到精神自我建构的提升。

  另外在研究方面:资源库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一般性该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而且主要是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视界融合”全新重构上,一方面以中华传统商文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全面整合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鲜活的素材与内容;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引和实践认识路径,全面重新建构中华传统商文化,赋予中华传统商文化以全新的意义与内涵。资源库不仅是为上述结合提供资源,同时也展示、推动这种结合的新路径、新视界、新模式。

  (二)申报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项目《铸就商魂:中国传统商文化融入高职商科专业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本课题以高等职业教育商科类专业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打造商业道德、职业素养和经营智慧兼备的优秀现代商人,积极探寻务实高效的育人路径和实现手段。本研究不去刻意恢复中国商业文化的历史,也不严格遵循文化研究派系去划分理论边界,而是在遵崇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按照典型代表人、物或事为线索,采撷附着于之上的特有灵性,即中国传统商文化所特有的精华。接着,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喜闻乐见的语言传授、直观感知、引导探究活动等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构建将传统商文化融入到商科类专业育人过程的体系,最终形成一套内容完整、结构完善的教学文件,并以标准的形式,从而引导每一位商科类学生成长为秉承中华传统商业精神敢于担当、热爱商业事业恪尽职守、发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栋梁之才。

  (三)承担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编写任务。

  该教材将以中国传统独具特色的“数字文化”形式来全面展示中华传统的物质、制度、精神等商文化内容,如三大名产、四大商路、六大商业改革家、十大商邦、十八名商等,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出版发行。

  与上述资源库、教材等相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在线课程也将同时向学生和社会开放。

  五、校院文化建设以传统文化为突出特色

  在建设人文校园、强化传统文化育人方面,我校重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校园文化,增加突出商科特色的人文雕塑等文化景观,提升“商鼎广场”整体规划。建设名人书法石刻林,完善“羲之广场”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建设完善鲁商文化博物馆、山商艺术馆、纪玉生艺术馆,提升校史馆馆藏。增设部分亭台和休读点,完善生态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教育展示走廊,建立崇尚创新、开放进取、包容失败、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体系,文化育人,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例如:我们今年又在学校商鼎广场增建一条完整的系列文化专题线,它依次包括诸子同门、步步登高、花样年华、中华商圣、稷下学宫、商鼎耀日、衢通天下等七个专题,学校曾组织以王茹芹为组长的专家组对两组雕塑进行评定:一组稷下学宫,为孟子、荀子、邹衍雕塑,形神具备、栩栩如生,三尊雕像形态各异,和谐一致;另一组中华商圣,为管仲、范蠡、子贡雕像,造型殊异、各具特色,三尊雕像互为映衬,浑然一体。整个设计大气宛转,层次分明,制作精到细致,形象逼真。专家组一致认为,雕塑群设计制作较好地反映了雕像人物的丰富内涵,再现了稷下学宫的开放之风和中华商圣的泱泱气度。

  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一点思考

  交流汇报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情况,有时比较尴尬的是要求你说明确定的甚至是数据化的成果和效益。我们任何活动不能没有明确的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向,但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和价值所在,正是它不像技术训练和企业经营活动那样适合进行精确地投入产出、成本利润风险之类的建模与分析。

  传统中国文化教育强调自我设计、自我修习。朱熹对文化素质养成的解释就是“涵育熏陶”,“俟其自化”。我们在鲁商文化教育中即以此为指导强调知识、能力的内化、潜移,使教育过程呈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

  十九世纪末,亨利·乔治提出了知识的隐性“交流性”问题,后来波兰尼明确划分明晰知识与默会知识,其它诸如显性知识与内隐知识,公共知识与私人知识等。大至上前者可量化、可编码,易交流、传递、监督、交易等;后者则相反。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手段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后者”被编码、被明晰化,成为前者;另一方面则是大量默会、隐性知识不断地以几何级数产生出来。隐性知识的增速快于技术进步的速度,这不是一个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永远是一个原则性限制。

  这一理论揭示出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与传承的一个重要特色。

 

                                                                                                                

  

 

版权所有:山东省高职高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会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