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7-08-03 12:20:00 来源: 山东职业学院 作者: 周永
习近平同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提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山东职业学院创新“三线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以传统美德为本源,以当代道德模范为榜样,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己任,以践行传统美德为旨归”的德育之路。
作为山东省唯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职学院,山东职业学院依托铁路,特色鲜明,发扬“勇往直前、拼搏奉献”的火车头精神,打造凝炼了“崇德尚能、励精图治、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山职精神,建设具有铁路行业气息的校园文化,实施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从办学理念上明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培养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而是培养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现代公民,而重智轻德的教育,必然导致人的片面发展。近年来,我校在抓好大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走立德树人的办学之路。创新“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用传统美德这根质量上乘的“钢筋枕木”,精心打造文化育人的“钢轨”,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坚持做到“两主”、“三全”、“五个结合”。
“两主”就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全”就是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从行为习惯养成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个结合”:一是坚持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思政课教师在学生最后一学期跟随学生实训实习,结合工作情景给学生上职业道德课,学生的思政课考试由理论考试调整为理论加实践考核,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将德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
二是坚持专业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结合。近年来,我院学生申请发明专利达300项,学校获得“济南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坚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每年暑假期间,学校遴选优秀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就业回访,到省内、外地区和单位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活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对我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进万家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传统美德“枕木”托起育人“钢轨” ——山东职业学院立德树人培养“双高”人才纪实》,对我校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报道。
四是引进产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生德育养成的“泡菜缸”。我们学校的行业背景是铁路,毕业生就业面向主要是轨道交通行业。因此,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引进铁路产业文化,如铁路行业“高大半”的管理文化。我们建立了铁路设备展示区,展现铁路发展史,对学生进行爱国、爱路教育。
五是建立校内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与建立兼职德育导师队伍相结合。我们校内有一支健全的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青团和党政干部为主体的专兼职的德育队伍。同时还聘请了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周恩来总理原秘书纪东将军,全国劳模许振超、邱为峥,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刘延宝,雷锋战友乔安山等社会贤达组成的德育导师队伍,发挥他们的模范引领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课程建设,为学生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平台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古典诗词鉴赏、传统文化名著导读、中国民族音乐欣赏、书法艺术欣赏、中国画鉴赏、民族戏剧欣赏、中国古典小说欣赏、中国茶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国民俗文化、文明礼仪等。在高职语文、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比重,让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其文化内涵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只有形成一支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我校定期选派人文课程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丰富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新形势下,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的教育过程相融合,把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健康成长成才。
五、充分发挥现有校园文化资源的作用
近几年,加大图书馆图书采购力度,增加购进传统文化类、国学类、教育类书籍的比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占领网上阵地,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受众面。借助国学网、国学论坛、高校联盟等网络平台,推进校园文化网络建设。在正面渠道进行灌输的同时,通过博客空间、QQ 群、MSN 等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做到润物细无声和寓教于乐,从而提高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效果。
六、找准接地点和着力点,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实践基地
拓展文化、美德教育载体。利用山东大地儒家文化发祥地的特点,分别在济南府学文庙、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闵子骞崇孝苑建立了山东职业学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山东职业学院孝文化教育基地。邀请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济南市文物局长、府学文庙管委会主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崔大庸教授参加学院文化基地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到传统文化基地和孝文化基地参加活动、接受教育。2017年9月,我校新建校史馆开馆,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传承良好校风、接受优良传统的渠道。目前,山东职业学院铁路科技发展史馆也正在筹建中。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传承活动
一是利用人文大讲堂等阵地,邀请传统名家到校园内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让师生成为道德模范的“追星族”。全国道德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林秀贞,全国劳动模范、新时期产业工人杰出代表许振超,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一家四代64年如一日守护烈士墓的刘延宝,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会长、周恩来总理秘书纪东将军先后受聘山东职业学院德育导师,为师生们讲述先进事迹,进行心灵深处的洗礼。闵子骞后人闵伟每年带领我校部分学生参观崇孝苑,瞻仰闵子骞塑像。通过聆听专家报告、现场参观孝文化遗址,大学生们对中国孝老爱亲的文化寓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大力宣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文艺表演、电影节、知识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研讨会、读书节等各种活动,让学生领悟国学的魅力。
三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制定实施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意见》,组建了8支传统美德宣传实践小分队,全校教职工、学生人手一本《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躬身践行传统美德,活动的深入开展,悄悄地改变着山职学子的一言一行,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长期的坚持。只有俯下身来,塌下心来,才能把这块“枕木”摆对摆好,铺实打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技术,在实际操作中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才。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就业率保持持续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山东职业学院把“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的最真实体现。
--------山东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