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离经叛道还是创新 在家上学撞了公立教育的“腰”

2012-07-20 09:07:14     作者:    来源: 工人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在家上学,教育模式,教育理想
[提要] 选择在家上学,曾是一种无奈,如今却成为一些家庭的主动选择。脱离公办教育是否违法……  一系列“在家上学”问题的发生,就这样摆在教育领域探索者面前。广东星光学校的创办人姚泳光,则是为了追求公办学校无法实现的教育理想,“我亲历应试教育18年,实在是想改变一下。

  选择在家上学,曾是一种无奈,如今却成为一些家庭的主动选择。既有苍山学校、日日新学堂等这样的私塾式教育,也有郑渊洁这样的家塾教育,还有日益壮大的微型学校。这样的教育模式是否成功?是离经叛道还是创新之举?脱离公办教育是否违法……

  一系列“在家上学”问题的发生,就这样摆在教育领域探索者面前。

  对传统教育的逃避?

  选择“在家上学”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

  《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的作者李新玲告诉记者,有些孩子并非在学校上学不适应、不愉快,而是他们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让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样子,于是选择“在家上学”。

  袁鸿林是国内“在家上学”的先行者。他曾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读书,在高校教了一段时间书以后下海经商。女儿曾经去幼儿园上过一年学,在这一年中,她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不愿去幼儿园,还经常生病。于是袁鸿林便把女儿接回家,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对她进行教育。

  而在去年底,一个名为“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的出现,吸引了很多家长的眼球。网站的创办者叫徐雪金,他不满足现行学校教育的现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这些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成为他在这个网站上所倡导的口号。

  徐雪金学理工出身,他总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是被埋在题海战术中,为了考试和分数没有时间看自己想看的书。他很关注教育,发现自己毕业几十年后,中国教育没有多大改善,孩子们压力反而比过去更大。

  他一般对外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妇男,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和一个外甥在家上学。大女儿7岁,不上小学;3岁的小儿子和4岁的外甥,不上幼儿园。他让孩子买菜,让他们在买菜的过程中了解钱的种类、数量、换算等概念,他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分,舞蹈、画画想学什么学什么。

  有人把“在家上学”与封闭等同起来,但徐雪金却不这样认为,他会让孩子在放学后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如果传统教育没什么改进,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

  他不认为两种形式是对立的,主要不想让孩子个性受压抑,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明显不适应就可以考虑在家上学,如果不喜欢在家上学了,他希望“在家上学”的孩子家长能通过网络平台即时沟通,讨论在家上学的可行性。

  广东星光学校的创办人姚泳光,则是为了追求公办学校无法实现的教育理想,“我亲历应试教育18年,实在是想改变一下。”

  “差异性的发展”,是支持者们认为“在家上学”带给孩子的最重要的益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表示,“在家上学”作为现代教育的探索,给了学校制度之外的选择。教育必须要突破“我们认为社会需要,我就要给你什么,你就要接受什么”的思维。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无法满足一个孩子成长的全面需要。没有人能够知道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少的东西,也无法提供给他所有教育的类型。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就像吃东西,吃的品种越多对身体才越有益。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