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9 15:07:36 我要评论
羊城 来源: 羊城晚报这个夏天,除了大学毕业生、作家、记者之外,蒋方舟拥有了她的第四个身份:副主编。
7月3日下午2时29分,《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发了一条微博:“祝贺蒋方舟同学大学毕业,同时,祝贺蒋方舟同志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在他的措辞里,蒋方舟由“同学”转变到“同志”。
羊城晚报记者曾与蒋方舟有过几次偶遇和交流,毕业生蒋方舟会想自己毕业后干什么、怎么过,也关心出国和考研;作家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12岁开始在报刊写专栏,至今笔耕不辍;记者蒋方舟会偶尔出现在一两个同行云集的场合,很少有人发现默默坐在角落、埋头在采访本上奋笔的小女生就是蒋方舟;副主编蒋方舟希望媒体不要过于关注自己这个身份,表态要朝着“名副实”的方向努力。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蒋方舟,谈谈这个“近90后”毕业生、作家、记者、副主编的四种生活。
毕业生
蒋方舟:
我不是“非主流”,是非常非常主流
羊城晚报:你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前就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少女作家”了,顶着这样一个光环读大学,你觉得对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影响?
蒋方舟:我尽量让自己和普通学生一样,但后来渐渐不行了。因为我是晚上工作,但是宿舍是晚上停电的,后来我就自己搬出来了。得到了更多时间和个人空间,失去的是集体生活。
羊城晚报:当年你“破格”被清华录取的事情,现在还有人拿出来说,你会介意这些吗?
蒋方舟:“破格”这个标签,大概是要跟随我一生吧。至于毁誉参半的议论,我现在已经不太关心了。不过我很欣慰的是:此后,被清华大学“破格”的考生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多。据公开报道说,今年清华参加“新百年计划”获自主招生加分的学生就超300人。
羊城晚报:相比周围的同学,你大学四年有没有什么遗憾的?
蒋方舟:有关青春的欢乐和迷茫之类的记忆比较稀薄。相对来说,我忙于事务和社会交往还是多了些。
羊城晚报:少年成名,对你而言,是压力还是激励?回忆你的学生时代,除了写作和与写作有关的各种事,你还会怀念什么?
蒋方舟:少年成名不容易满足,不容易快乐,不容易与人相处……这些负面的东西,我一直都在努力稀释,这两三年有些成效了。我不是特别容易怀旧的人,总觉得怀旧是停滞不前,或者是现状不佳的反应。等过些年再来怀旧吧。
羊城晚报:毕业前,有跟同学一起毕业旅行吗?
蒋方舟:没有,同学毕业旅行的时候,我还在苦哈哈地改论文。
羊城晚报:你的同学们都怎么评价你?在清华的后几年,你都是自己租房住,也没有谈恋爱,你是清华的“非主流”吗?
蒋方舟:我家里人一直在做舆论监控,过一周时间,就向我整体汇报一次,经常是报喜不报忧:“还行还行,说好的居多。”我也没让他们这么做,担心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不行。我自己其实不太关心别人怎么评价。我不觉得自己非主流,我自认是非常非常主流的。
羊城晚报:你曾经对媒体说,四年清华的学习,给你的性格思想有了些矫正。被“矫正”的,包不包括你的棱角?
蒋方舟:我原来的思维格局小,判断也大都靠直觉。清华的学术训练比较严谨,我在理性和实证方面有所加强。我觉得在写作者的思维里,质疑和批判是本能,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天职,只要一直保持这些,就是有立场和棱角的。
羊城晚报:你为什么不继续深造?如果深造,你是想出国还是在国内?
蒋方舟:出国深造一直在我考虑之中,主要是毕业这一年特别忙。虽然我英语还行,但考托福或者雅思,还需要专门复习,我连一点复习的时间也拿不出来。我也咨询了一下出国求学的,有一毕业就去的,也有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去的。晚的也有三十多岁出国的。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