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教育新闻 > 看点
本站搜索:

中国留学生或掀新回国潮 体现经济环境优化

2012-09-25 10:57:00    作者:姜春媛   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 报告 留学低龄化 环境优化 北京教育考试院 尖子生
[提要]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微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日前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王辉耀:留学低龄化的出现,有国际形势原因,也有国内形势原因,同时个人留学动机改变也促使低龄留学人数增加。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微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日前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已成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中国海外留学生有望掀起新的“回国潮”。留学话题一直是网上讨论的热点话题,针对《报告》中反映的新动向、新趋势,新华网记者独家采访了《报告》主编、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博士,他对网友关心的一些话题阐述了观点。

  “回国潮”体现我国经济环境优化

  《报告》显示,从2000到2011年,海外留学生回归人数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3.66%。按此增长率估算,2012年我国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将增长到23.03万人次,累计回国人数达到104.87万人次。2017年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有望增长到66.6万人次。

  新华网记者:据您的研究,当前是否呈现新一轮“回国潮”趋势?这说明什么问题?

  王辉耀: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增速更加明显。2008年和2009年,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增长率超过了50%。2011年回国18.62万人,同比增长37.7%。留学回国就业集中在大城市,就业单位以事业单位和外企为主,大部分集中于高科技产业。

  2011年底至2012年初,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海归课题组在2642名海外留学人员中进行了一次大样本海归人才情况调查。海归就业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占37.3%、31.8%,其他城市总共占30%。留学生回国后将近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去了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另外他们还集中于服务业、生物工程和医药、制造业、新能源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行业。

  “回国潮”的涌现一方面体现出我国经济环境的优化,在一项调查中发现,90%的“海归”认为祖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经济机会是他们回归的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吸引留学人员回国的政策产生了良好效果。

  “尖子生”留学并不代表中国教育的失败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占全球总数的14%,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高中生出国学习人数为7.68万,占当年中国总留学人数的22.6%。高中毕业直接出国读本科的人数显著增加,出国读中学的人数也大幅增长,高考(微博)弃考人数增加。

  新华网记者: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高考统考生人数为70857人,高考语文等学科评阅的试卷总量为6.8万人,说明有将近2000名高考生选择放弃高考。根据平时的媒体报道,许多应届高中毕业生,特别是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准备留学的人数激增,甚至成为一种现象。有网友提出,“尖子生”放弃高考留学海外代表了中国教育的失败,对此您怎么看?

  王辉耀:应届高中生放弃高考选择留学,确实反映出教育本身存在问题。近年来香港大学(微博)与内地名校抢夺尖子生,就反应出香港教育的国际化、考试考核等体制的科学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的先进性。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内高等教育机构都希望办成综合型、研究型大学,而劳动力市场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欠缺,造成教育的培养功能失去现实意义。

  但是,不能简单的说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中国教育也有自身的特色,是值得肯定的。教育的提升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应当多反思,借鉴他国的经验,特别是利用学成归来的海归人士,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令中国的教育体制更加完善,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华网记者:您认为,是哪些因素导致低龄化留学人数增多?您如何看待留学和年龄的关系?

  王辉耀:留学低龄化的出现,有国际形势原因,也有国内形势原因,同时个人留学动机改变也促使低龄留学人数增加。

  从国际方面讲,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人才培养趋势的加强,国内外教育水平的差异、部分留学输入国签证政策放宽,都导致有留学需求的低龄群体选择出国深造。

  从国内形势方面讲,首先,公民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和众多富裕家庭的产生,使很多家庭有更多金钱用于教育投资,增强了出国留学的可能性;其次,外企大量在中国登陆,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大量增加。留学成为众多学子“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方式和成为国际化人才、进入外企的必由之路。在我们对有出国意向的被调查高中生中,“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37%)排在留学原因的第二位;此外,民众出国留学意识逐渐开放,有利的政策推动,留学机构的大力宣传,都是导致低龄化留学的原因。

  从个人动机方面讲,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占比为67%;家长(微博)为使孩子成为国际化人才,愿意为孩子投资,鼓励和支持孩子留学;也有部分家长和孩子想通过留学移民(微博)。

  我个人认为,留学低龄化对学生本身有利有弊,一方面,年龄小的孩子适应力强;另一方面,过早去国外独立生活,由于学生价值观没有形成,缺乏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出国留学完全受家长所安排,缺乏主动性,这样留学质量也不高。

  “通过指标框架体系规范留学中介机构”

  《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6月15日,我国有448家正规合法留学中介机构,比2011年增加29家。这些合法的留学中介机构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在近几年的自费留学生中,60%自费留学生是通过留学中介办理出国的。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留学教育政策的推动以及对国际人才需求的激增,留学中介机构的市场定位逐渐清晰,并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在提供专业化留学服务、促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趋向平衡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中介机构服务信息有待考证,对收费项目缺乏明确的规定等问题。

  新华网记者:我们在《报告》中看到“用指标框架体系规范留学中介机构”的观点,这一体系具体指什么?有关中介的问题主要出在哪些方面?对于学生和家长选择留学中介,您有何建议?

  王辉耀:为扩大优秀留学中介机构的市场影响力,促进国内留学服务行业的规范发展,有必要深入国内留学中介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挑选一定的评估指标,对我国的留学中介机构进行估打分,形成留学中介机构评估框架体系。

  目前,留学中介存在不少问题,有很多中介不符合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规定,不具备中介资格,非法运营,即“黑中介”;有的中介提供不真实信息,夸大国外教育环境(如气候、交通、经济),夸大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如把学校说成世界一流大学,毕业证书全球承认),夸大学校专业水平(如说学校专业处于顶尖水平),夸大就业和移民前景(如说该校毕业后容易就业,可以移民留居国外等),将非正规学校描述成正规学校、故意混淆概念(如大学“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在中英文翻译上做手脚(如将国外的专业学院翻译成综合性大学)等。

  另外,有些留学中介为达到提高申请成功率、吸引客户,在学生材料达不到要求时,在材料上作假,欺骗海外学校。这种行为不仅会受到海外学校和其所在国政府的处罚,还会给学生和家长造成费用损失,承担拒签的后果。

  拟出国的家长和学生在选择留学中介时除参考中介评估指标外,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更多地了解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可信度;不轻信中介工作人员推荐的学校;签订服务合同时,仔细阅读内容,在合同中明确交款方式,违约责任。交纳费用时应了解各项费用的具体用途,兑换外汇的汇率比例,索要并保存好收费凭证,以便在发生纠纷的时候维权使用。

  家长应高度重视留学生心理安全

  《报告》指出,近年来,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抢劫、偷窃、诈骗和谋杀屡屡发生。从2007年10月至2012年6月,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遇害事件约有18起,平均每3个月就会有一起遇害事件。留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有,心理问题、财产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问题。《报告》援引中国留学机构统计数据显示,留学生家长最关心的七大留学安全问题依次是:居住安全,占总人数的17.03%,其次是学习安全(15.09%)和就业安全(14.01%),之后是留学心理安全(12.05%),签证安全(10.91%)和行前安全(9.05%)。

  新华网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下“留学心理安全”主要涉及哪些问题?对于心理安全问题该如何看待?

  王辉耀:留学生心理安全不仅涉及到个体出现的心情不好、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心理疾病,还可能会伤及同学、朋友和亲人,形成恶性犯罪事件。

  家长应在留学生心理安全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家长不能只关心物质供应,而应做到物质和心理并重。孩子出国前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充分考虑留学是否适合孩子性格、现阶段是否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等;孩子出国后要经常进行情感沟通,缓解孩子的孤独感,遇到困难及时开导,鼓励孩子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劝导就医或中止留学。

  留学生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应培养自身包容的品格和学会尊重他人;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业上进行自我激励,积极参与团队作业;丰富业余生活,多参加体育运动、校园活动;多结交当地的同学和朋友,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景芳超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