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教育新闻 > 看点
本站搜索:

北师大新任校长提四不承诺 倡放弃科研专心管理

2012-08-21 16:13:00    作者:车丽 李欣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 校长职业化 学术权力 北师大 校长助理 大学校长
[提要]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提到“大学校长”,我们会想到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他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之前,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退出该校"学术委员会";接着,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承诺在任期间"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提到“大学校长”,我们会想到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梅贻琦,他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说明,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其实,梅贻琦还有一句有趣的名言“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这是说校长如何对待教授、对待大师。那么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校长呢?更重管理还是科研?

  大学校长能否放弃教学科研,专心从事高校管理?7月份,北京师范大学新任校长董奇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四个不的承诺"。任职期间,"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个人不申报院士"。不少评论认为这是大学校长向职业化迈进的表现。董奇谈到,"四不"不仅仅是个人承诺和对学校新一届班子成员的要求,也是下半年新一届中层行政干部的应聘条件。

  董奇: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从事教学科研的一些人员,当我们的规则很明确了,如果你有兴趣就来,如果没有兴趣可以不参加,这是一个双向自愿的一个选择。我也知道,做这件事真正百分百的做到有难度,但是这个方向我不但要坚持,关键我们要尽百分之一千的努力去做这件事情。

  在董奇看来,这个即将推行的制度既是高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的根本要求,也是改变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边界不清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董奇:高校领导干部党政加起来也就10来个人,占全校教职工的人数不会超过1%,有的学校大的才占5%甚至才占3%。就算这些所有干部都是教学科研的能手,他的作用也很有限。如果我想这些人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中,可以将全学校的不仅99%,可能有的高校99.5%的广大的老师会创造更多的教学科研的好的条件,争取更多的资源。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高校管理。提高高校管理质量、加强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四个不"如果仅仅是个人的承诺,对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专家建言:只有学校整体管理队伍的工作投入度更高、工作能力更强,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我们继续来听报道:

  如此校长理念的不仅仅是董奇。之前,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退出该校"学术委员会";接着,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承诺在任期间"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

  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学校长都是一边担任校长职务,一边继续从事科研,包括申请课题、申报各种奖项。有些人曾认为,这可以让校长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否则,如果一名学者担任校长之后,就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便失去了教育者的身份,这是对校长本人和学术研究的浪费。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并不赞同这种观点。

  熊丙奇:一些学术能力比较强的学者担任这个校长职务之后,还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这就把校长这个职位当成了一个兼职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而作为一所现代大学,它肯定恩是需要校长全身心的投入,然后才能够完成管理的工作。校长一方面从事管理工作,而另一方面从事学术研究,这导致了高校的行政权、学术权严重不分。

  据了解,2011年科技部公布的"973计划"项目,由大学承担的占63项。其中,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现任大学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等担任校级行政职务的共计16项。去年,中科院、工程院新增院士公布时,媒体统计发现,新增工程院院士中现任或曾任高校校长、副校长的共有16名,占29.6%。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魏士强指出,推动校长职业化是发展目标,但是完成校长职业化还需要过程。

  魏士强:大学校长应该是教学科研这方面的专家,他要懂得教学科研的基本规律,懂得育人的规律。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反对院士,有的科学家,深厚潜质的这些同志们来担任校长职务。但是既然做校长,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校的管理。因为办好一个大学、管理好一所学校,它所产生的意义远远比他们自己当上院士的意义和贡献更大。(记者车丽 李欣)

景芳超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