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教育新闻 > 看点
本站搜索:

复旦大学教授:新“24孝”把孝行琐碎化了

2012-08-21 16:13:00    作者: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关键词: 标准 复旦大学 父母 孝道 尽孝
[提要] 新标准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和“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内容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昨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

  扩展阅读: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 含"教父母学会上网"

  新标准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和“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内容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昨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详细】

  无论新“24孝”行动标准概括得如何,提出尽孝是值得肯定的。对孝的提倡,要从管理者层面来思考。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的管理者,在处理群众或员工事务时,要保护人们的孝道,采取一些措施,使大家能够尽孝。

  “管理者正确倡导孝道,应成为孝道的主导方向。当今社会的问题,不是老百姓不孝,而是管理者处理事情时,没有孝的概念。”为了女儿的事业,父亲已去世一个月的消息都不让她知道,宣传这样的事,表面上是宣扬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事实上是违背孝道。如政府倡导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就能提醒大家关注老人出行,促进社会进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古代的孝是世代长幼之间的问题,不仅限于家里,新“24孝”在这一点上有倒退。

  孝道是整个社会伦理的基础,现在的社会现实与孝道倡导的东西恰恰相反,大家都在拼竞争和能力,认为老人都过时了。人们对待家人都像外人一样,对外人就更像外人了。生活中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人走茶凉,很是凄凉。

  另外,新“24孝”行动标准把孝行细微琐碎化了。“标准”的缺点,在于没往精神层面上靠,微小的事情不能过于放大,定了这样的标准,会引导人们只选择一些可能做得到的小事来尽孝。而且将如何尽孝固定下来的做法比较危险,定了这24条,客观上可能会排除其他孝行的存在。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顾晓鸣

 

景芳超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