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一次机遇成人生转折点 342名孤残儿童的大学之路

2012-07-16 07:58:36     作者: 洪克非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学校,单招,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提要] 今年22岁的毕水曾是一名来自吉林省一所孤儿学校的孩子。入学后不久,毕水参加了系里学生会,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他的学习成绩跃居全系第一,获评国家奖学金。自2008年民政部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启动实施“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以来,先后有342名孤残儿童圆梦大学。

  一次机遇成为毕水人生中的转折点。

  今年22岁的毕水曾是一名来自吉林省一所孤儿学校的孩子。在他3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他双亲的生命。吉林省通榆县民政局将他送到孤儿学校生活学习,工作人员的热心照顾让毕水感受到家庭温暖,但仍无法解决其心中忧虑:和其他许多孤儿一样,成绩优秀的毕水期望能走进大学的殿堂,但现实是,即使他考上了大学也无法支付学费,实现心中的梦想。

  就当他束手无策之际,毕水偶然听人说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在吉林单独招生,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向这个温馨的校园。2008年6月,毕水被该校录取,成为“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首批受益的17名大学生之一。

  入学后不久,毕水参加了系里学生会,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他的学习成绩跃居全系第一,获评国家奖学金。2009年下半年他被选上社会管理学院的团总支副书记。他负责的民管系学生换届选举、魅力民政暨元旦晚会、趣味运动会等,都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当年,他获评院级优秀学生干部、校园十大新闻人物。

  优异的成绩和极强的社会组织能力为他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他已被吉林某民政部门作为人才引进。

  毕水的经历并非个例。自2008年民政部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启动实施“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以来,先后有342名孤残儿童圆梦大学。

  来自山西大同的党贾2010年进入学院。因自小生下来右手残疾,遭遗弃后,他被送进了山西省大同市福利院。更为不幸的是,在他7岁时,还因为手残疾做过几次手术,并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刚到长沙读书时,性格内向的他沉默不语,少有与人交往。辅导员胡老师为了让他能尽早地融入集体,鼓励他积极参加军训,并特意在休息期间让他唱歌和表演节目,给他掌声和鼓励。

  党贾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尤其是对英语和计算机,感觉很吃力,因此有些自暴自弃。情况汇报到系部后,系里专门制定实施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帮助方案,特意安排了班上的学习委员以及两个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组建了一个帮教班子,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任课老师给他“开小灶”,大大提高了他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此之外,学校还在经济上给予大力资助,除了免去党贾相关的收费,还每个月给630元的生活费和一学期1000元的衣服补助费等。系部书记常组织孤残学生座谈会、谈心会,并安排教职工与孤残学生“一对一”帮扶。

  在这样浓浓的爱包围下,党贾变得阳光、开朗,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现已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他还主动承担了7间教室的义务保洁工作,并被评为学校2011~2012年度“百优青年志愿者”、“优秀义工” ,在湖南省残疾大中专生简历制作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据学院负责人介绍,2008年,考虑到学校民政社工类专业的独特性,为帮助孤儿机构的高中毕业生多一条上大学的出路,学校向教育部提出跨省招生请示并当年获批。民政部“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与学院抓住这一契机,共同启动“中国孤残儿童高等教育助学工程”。当年就通过单招从吉林、河南等4省的孤儿院招收了17名孤残儿,让他们免费接受高等教育。

  之后,每年年初,学院和中国儿童福利与收养中心就会在全国孤儿机构摸底调查高中或中职孤残毕业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单招计划,并报教育部批复。跨省招生的范围和数量逐步扩大,到2012年,共有342名孤残学生圆了大学梦。

  据悉,学生入学后3年期间所需学费、食宿费、书本费等在内的各项费用由民政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助学工程”专项经费解决,按年11000元/人拨款到学校,学院另每年对孤儿学生补助5000元/人,作为孩子们生活和学习费用等。孩子们寒暑假的往返路费、过级考试费、班费等按实际需要造表发放。学院还统一为孩子们购买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学生平安保险。同时,在大病治疗和临时困难补助方面,学校给予孩子们特殊的援助政策。

  学院负责人表示,学校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针对每一个孤儿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入学、求学以及离校各阶段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与指导。每年学校还为他们做心理健康普查、三期团体辅导、定期个体咨询,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特点,帮助其设计职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帮助他们树立学好专业、步入社会的信心。目前,来校就读的学生中有12名同学入党,2008年和2009年入校的48名学生已经全部就业。(王开生 记者 洪克非)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