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湖南娄底救人事件画上句号 宽恕是种向上的力量

2012-07-16 06:58:26     作者: 方莹馨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救人,湖南娄底,宽恕
[提要] 社会绝不纵容冷漠,但也不缺乏宽容。获救者不顾救人者身陷险境就甩下一句“关我什么事”漠然离去,让人们心寒、愤怒。透过娄底救人事件,在批判与宽恕中,我们看到,道德正在以它强大、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引领着更多的人、感化着更多的人。

  社会绝不纵容冷漠,但也不缺乏宽容。透过娄底救人事件,在批判与宽恕中,我们看到,道德正在以它强大、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引领着更多的人、感化着更多的人

  上周,湖南娄底救人事件终于画上句号,消失一周的获救者来到救人牺牲的英雄邓锦杰家中,祭奠并叩首道歉,但舆论并未因此平息。

  获救者不顾救人者身陷险境就甩下一句“关我什么事”漠然离去,让人们心寒、愤怒。但是当被救的一家子成为“全民公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同样复杂,这其中不乏批评和怀疑,但宽容的声音也不在少数——可见这起挫伤人心的事件中,依然呈现令人欣慰的暖色。

  社会绝不纵容冷漠,但也不缺乏宽容。有人曾经担忧,这是一个道德滑坡的时代;但无数的事实又向世人证明,这个时代不缺少好人,不乏向善的力量,我们的道德环境正在一步步净化。透过娄底救人事件,在批判与宽恕中,我们看到,道德正在以它强大、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引领着更多的人、感化着更多的人。

  如果你不相信人间还有真情,请看看全国各地网友对“托举哥”周冲、“最美高富帅”周江疆等一众好人充满敬意的留言吧;如果你觉得这世上很多人见死不救,请看看周围有多少人和你站在同一边,与你一起谴责失德,一起呼唤社会良知,一起学好人、做好事,以一己之力击碎“道德滑坡”的假设!事实上,一次次的拷问、一次次的洗礼,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都在反思,都在学会更理性地看待善恶美丑,更客观地评判是非曲直。

  娄底救人事件中获救者被找到后,有不少人愿意去接受他们的道歉,有的人即便没有轻易原谅,也停止了恶语相加,转而更理性地调查事情的真相,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人们对“恶”的宽容以待,对“善”的尊崇敬佩,让我们看到当今最可爱的人性、最醇厚的美德。如果说,对冷漠行为的谴责是公众的正义感和是非观的驱使,那么,对忏悔宽恕,则是人们在经历了震动和反思后,所得到的升华。

  我们每个人都是他人的“环境”,一言一行都影响他人,我们自己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考验。批评别人也是在反省自己,宽容别人也是在宽容自己,我们希望,在责己与恕人中,得到净化、升华。(方莹馨)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