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高考“被志愿”:学生为何“选择无能”?

2012-07-05 10:18:39     作者: 余靖静、章苒、王怿文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转专业,教育考试院,家长
[提要] 新华网杭州7月5日电题(记者余靖静、章苒、王怿文)高考结束,学子们面临人生中一场更重要的考试——填志愿。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科研宣传处副处长薛平介绍说,“美国的小学让孩子了解‘我是谁’,而中国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多起步于大学。

  新华网杭州7月5日电题(记者余靖静、章苒、王怿文)高考结束,学子们面临人生中一场更重要的考试——填志愿。可惜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却是各种对于自己兴趣、爱好、未来方向的“选择无能”。

  “作为教育者,这是真正令我们担心的地方,我们每年培养这么多大学生,他们可以控制分数,却控制不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说。

  家长主导“志愿”:一分都不要浪费

  每年高考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科研宣传处副处长薛平常会接到父母和孩子打来的咨询电话,“他们问的问题让我很为难——什么学校好?什么专业好?”薛平说,其实没有什么好不好的专业,只有适合不适合的专业。之所以出现选择焦虑,很大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填报高考志愿的普遍现状是家长很急,而学生没有想法。”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教师陈佳说,许多报考普通文理科的孩子,高中三年接触“题海”,到填写志愿时,反而不如读中职的孩子清楚自己未来的规划。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6月底举办浙江省高校招生大型义务咨询活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9位专家和50余所本科、高职院校的招生部门负责人到场提供咨询。记者在现场发现,冲到展位前围住老师的基本都是父母。有的父母身边甚至没有孩子。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的回答很一致——“如果孩子有想法,我就不用参与了。”

  既然孩子“放手”,“一分都不浪费”就成了家长们选择志愿的普遍心态。浙江理工大学招生办教师王国华说,家长选专业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孩子的兴趣特长,而是什么专业能把分数“吃干榨尽”,“大不了进入大学再转专业”。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