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6 17:38:54 我要评论
万学海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目前教育学专业的统一基础课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研究方法。其中,前两部分各占100的分值,后两部分共占100的分值。可以说教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是比较庞大的。因此,了解各科目复习重难点对广大考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此,万学海文将对四个科目的重难点进行总结,以便各位考生进行参考。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部分是整个考试的核心。在选择题部分分值有增加的趋势,而且各个章节的知识点都会覆盖到。
具体到教育学原理的各个章节来看,教育学概述、教育及其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部分的知识点基本上都通过选择题来进行考察,但2010年教育学原理部分的分析论述题却来自教育与社会发展部分。因此,考生备考时除了要对细微知识点进行把握之外,也要关注对个别重要知识点的分析。
教育与人的发展部分的知识点除通过选择题进行考察之外,还出现在2009年的辨析题和解答题中,这还需要考生加以关注。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方面则主要是在选择题部分考察,除了在2007与2008年的辨析题出现之外,在2009年和2010年大题中均未出现,考生可将此部分主要作为选择题来准备。
教育制度部分的知识点一直在选择题必考的内容,而且分值都以4分为主。同时,这部分知识还出现在2007年的辨析题中,时隔两年,2010年又在简答题中看到它的身影,这充分说明了教育制度在教育学原理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和教学部分的知识点一直都是教育学原理中的重中之重。课程部分也是在2007和2008年的简答题中出现之后,又出现在2010年的辨析题中。教学部分的考察力度就更大了,2007年在辨析题中考察,2008年在分析论述题中考察,2009年在辨析题和分析论述题中考察,2010年在辨析题和简答题中考察,四年都是出现在分值较高的大题中,这充分说明教学部分绝对是考生们应该备考的重点。
德育、教师和学生部分一直考察得较少,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考察的尤其少,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但德育部分考生们还是不要太过掉以轻心,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容易以辨析和简答题来考察。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也是在几个科目中占分值较重的一部分,总分在100分左右。由于教育史的识记内容较多,所以主要是通过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来考察。无论是中国教育史还是外国教育史,知识点都非常繁多又细致,但从这几年的真题也可以看出某些命题规律。
一是选择题会考察到中外教育史的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其中以西欧近现代教育思想、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制度两部分的分值相对较重些。二是近几年的大题对教育史的考察主要集中在近现代史部分。对中国教育史的考察主要集中在私学、近代教育体制、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及实践等方面;对外国教育史的考察更是集中在近现代部分,主要是西欧近现代教育思想、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制度和现代欧美教育思想三部分。由此可以看出,近现代史是广大考生备考中外教育史的核心,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大面积覆盖式的掌握,因为中外教育史出选择题的几率很大。中外教育史在分析论述题中一直没有超出比较的形式,因此,比较类题型仍然是考生准备的重点。
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所有知识点都是重点,因此在四种题型中均有体现。在选择题中,考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学习及其理论解释、知识的建构、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三部分。在大题中,除分析论述题以外,2007、2008和2010年教育心理学都是以辨析题来考察的,2009年则是以简答题来考察的。在考察的内容方面,学习及其理论解释部分在2009年的辨析题和2010年的简答题中出现,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培养部分在2007和2010年以辨析题形式考察,在2008年出现在分析论述题中。学习动机部分更是在2007、2009和2010年的分析论述题中出现。统考对这三方面的重视,相信是与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情况是相关的,这一点也可以从情境式材料中看出,统考想要更多地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考察。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更加注意对理论知识点的应用。
四、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践性较强,多在大题中考察。在2009年以前,教育研究方法都是以两道简答题,一道分析论述题的方式出题。从2009年开始,辨析题中也开始有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总的来讲,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情境式材料为主,偏重于对学生实践研究能力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几乎涵盖了教育研究方法的所有知识点,其中教育观察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教育调查研究的知识点最易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考察,有单独部分的考察也有对三者综合的考察。而简答题和辨析题除了对三项研究的考察外,还重视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及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三部分内容的考察。鉴于此,考生应该对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类型、流程及其注意事项等方方面面做足仔细准备,这也是作为准教育学研究生应该必备的素质。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