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8 09:28:22 我要评论
朱青 来源: 新华网新华网合肥10月28日电(记者朱青)把脏衣服千里迢迢带回家交给妈妈洗,这种看似荒唐的行为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一些高校纷纷开设本该在小学出现的“劳动课”,试图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生活”。
在安徽师范大学,劳动实践课在2011年级入学的新生中刚刚开设。对近6000名学生来说,劳动实践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决定着他们能否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这让很多本来对“劳动”一词很陌生的学生们不得不开始重新重视起来。
安徽师范大学的劳动课时间为期一周,每天劳动近四个小时。主要内容是在校园从事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和其他非营利性的公益劳动。大一新生杨卫红在一周的时间里,每天都会在学校的道路和绿化带草坪上捡拾垃圾。对于在高中时就住校的她来说,这样的劳动并不困难,但还是有些学生,在劳动课上感到不适应并抱怨工作很累。
安徽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公共劳动教研室的朱金云老师告诉记者,在他们平时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脏衣服不洗,垃圾不及时清理,甚至有的家长隔几个星期就要来学校给子女整理内务卫生。
朱金云说,在中国,对于劳动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上的教育普遍缺乏,学生们往往“英语水平很高,专业素质很高,计算机技能很高,但就是劳动技能差了点”。一名叫曹瑾的大一学生表示,同学们在初中高中根本没有上过劳动课程。
而在一些高校,尽管开设了劳动课,但劳动技能的真正培养和锻炼仍然是“走过场”的空白,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在山东省一所高校,一些学生们表示,劳动课不需要去上,最后老师会“随机给分”。
通过劳动课很多学生也颇有收获。一名大四学生刘晓鹏说,他在大学二年级时曾在劳动课上打扫学校教学楼一周。“在自己扫垃圾付出劳动的时候,才对某些不文明的行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他说。
朱金云告诉记者:“曾经的安徽师范大学有自己的农场,日常劳动都由学生完成,后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劳动便被渐渐忽视,劳动课也取消了。”
在一名大一新生家长的眼中,现在的孩子不会“劳动”是很正常的,这位母亲每周都会亲自去将女儿的脏衣服拿回家洗净再送回。对于将来走上社会的女儿该怎么办,母亲表示有些担忧,但依然坚持着要让女儿“全身心好好学习”。
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学习劳动技能和参与劳动实践表示支持,但“劳动课”在大学阶段仍作为必修课依然让人深思:小学阶段的劳动技能课为何到了大学还需要再“回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