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复习资料,我认为意义不大。比如很多人推崇的陈宪老师的《实务》,我没看过不知道水平高低,但贪多嚼不烂。像什么应试一本通之类的资料更是没有丝毫必要去做,完全是骗银子的。应该做什么题呢,最应该做得就是真题,真题比任何习题集都好。大家不要以为真题做过一遍就完了,里面功夫还多着呢。做完了要标在书上,方便以后看书有重点。隔一段时间之后还应该再做一遍,看看以前做错的题有没有改观。如果知错能改则善莫大焉,如果一错再错就证明这个知识点你掌握得不好,要加强,要补漏。真题做个5、6遍之后,才可以说吃透了真题。在此情况下,如果仍有余裕,可以选一些老师编的习题集来做。
教材
我只买了四本教材,大纲可要可不要。大家一定要立足教材,不能舍本求末,追着点什么提纲、讲义、笔记如获至宝。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毕竟这些也是名师流传出来的,肯定有他的价值在里面。但问题是,如果你不能理解全书,光看些纲领性解释性的东西,只会提头忘尾不知所云。我建议大家首先跟着课件里的进度通读全书,然后自己逐字逐句理解全书,再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地脱离出来用系统的观点串联全书。这样之后,哪些名师们的提纲、讲义、笔记其实都在你书上了。你或者划杠杠,或者标注释,或者写旁白,都可以。课本才是考试的根本,大家要切记。
课件
现在网校层出不穷,课件五花八门,该听谁的该信谁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更严重更根本的问题是要不要听课件,在什么时候听课件。我个人认为,一定要听课件,老师一句话,自己看三天。他们毕竟是专业人士,对这门考试的理解比我们高N个档次,有捷径可走谁愿意绕弯子呢?而且要早听,在你还没见过课本长什么样子的时候就开始听。自己第*遍看书时是漫无目的的,你认为的一些重点可能千年不考,你看不懂的一些难点可能老师一点就通,所以,我们第*遍就应该跟着老师的课件学习。听谁的呢?两个方法,第*是度娘,看看大家对其评价如何感想如何。虽然现在很多水军出来刷信誉,但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你课讲得好一定大家赞,讲的烂一定大家骂。第二个就是试听,我心目中的名师,一定是那种讲话轻松自在,不怎么看稿子,谈笑风生举重若轻,课间夹杂大量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差一点的,也要讲课准备充分、重点分明方法得当、让人了然于胸那种。最不济,怎么也得紧扣课本讲述得当,有助于消化理解重点难点。如果一个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念课本,那水平可想而知。当然,这也是一个习惯问题,你要是就喜欢听念书,我也没办法。
考试组合策略
去年决定一建造价一起考,是明智的,因为这两门课重合部分相当多,后来我复习造价时除了案例都比较轻松。同理,咨询和一建造价重叠部分也非常多:管理就是一建的“项目管理”加上范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决策就是“计控”和“基础”的部分内容,加上市场战略分析、社会评价;如果你考了一建和造价,不妨顺便也考个咨询。反正咨询归FGW管,可以分开收钱。
选择题的排除法
宏观我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用排除法,真题有些我还是能做出来,举例如下:
39题,和社保相关的话,“全覆盖”肯定错。作为一个的纲领性文件,话不会说死,一定会给自己留余地。中国有960W平方公里的陆地和300W平方公里的海洋,想做到全覆盖,100年也不一定能完成。所以AB排除。“保困弱”和“保基本”比较难分辨,但“高起点”肯定不对,49年之前全国还没一个人有社保呢。所以C排除,选D. 40题,“提高权威”这个话说出来,简直就是对的侮辱,排除。精简机构和优化结构,你觉得该选谁?精简机构就是裁员的别称呀,所以选D.排除法,别有天地。
等值计算
P*(1+i)n= F =A*((1+i)n-1)/n诸位记住上面这个联立公式,再理解“期末”、“期初”的含义,等值计算就是送分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