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留学移民 > 留学资讯
本站搜索:

SAT对中国高考的启示:从应试力到思想力

2012-06-13 19:50:00    作者:   来源:光明日报  

关键词: SAT 高考命题 学生 价值向度 词汇选择
[提要] 关于批判性阅读,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陷是在“比较和评价论点”(comparing and evaluating)题型中,正确率仅为23.30%。

绘图:郭红松

  核心提示

  就国家发展战略而言,教育及其考试本质上是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培植源源不断的关键性软实力,而软实力的核心即创新性思想力则是一种可以持续增值、无法估量的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本。凭借创新性思想力可以构筑国际人才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中国教育及其高考目标应当从复述性和技术性的“应试力”发展为超越性和独创性的“思想力”。

  对全球青年学生具有广泛吸引力的美国大学招生考试SAT(全称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自诞生后80余年来逐渐完善、声誉日隆。2005年以来,一轮SAT的学习热潮在中国大陆不断升温。学术英语机构杜克国际教育发布了《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本文采撷这份报告的相关数据来反思和诊断中国应试教育,以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来改善我国教育及其考试的品质。

  SAT的“学术教育”理念:

  思维领先、技巧次之、表达至上、杜绝复制

  由SAT所预设的考试目标和科目而体现出来的“学术教育”理念,是超越考试结构和题型的核心价值所在。它不同于普通淘汰式选拔考试,而是依据美国大学的学术理念与要求来评价并推荐,旨在考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所应具备的关键素养,如运用所掌握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化解问题的学术能力,具体包括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数学(Mathematics)和写作(Writing)三种科目的创新能力。SAT从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关怀出发,重视培育目光高远、思维深刻、崇尚批判精神和独立表达的现代公民。所有科目均高扬思维领先、技巧次之、表达至上、杜绝复制的核心精神。其本质就是:以自由思维为导向、以学术创新为精髓、以独立人格为根基。学术真义全在于“学问”两字:学会主动质疑、学会独立评判、学会逻辑推断。因此,SAT与人类高水平的学术创新文化和谐对接。

满德利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