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9 13:48: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920年,刘半农(1891-1934)带着妻小去伦敦留学,在伦敦大学学院语言学系进了语音实验室,学习各种实验操作方式。
刘半农去留学那会儿,欧洲刚打完世界大战,德国、法国比较惨,通货膨胀严重,货币急剧贬值,中国留学生爱去柏林、巴黎。英国经济状况较好,生活花费高。更加上刘半农留学不忘造人,在伦敦又得了双胞胎。一个人的奖学金要养活5口人,难以维持。看他那会儿写的诗就知道了。
“我的孩子,一定在窗口望着。是,我已看清了他的小脸,白白地映在玻璃后。他的小鼻,紧紧地压在玻璃上!可怜啊!他想吃一个煮鸡蛋,我答应了他,已经一礼拜了!一盏雨点打花的路灯,淡淡的照着我的门。门里面是暗着,最后一寸的蜡烛,昨天晚上点完了!”
不过,在伦敦,刘半农成了“她”爹,功比仓颉。1920年7月的一个晚上,刘半农来了灵感,写了篇文章,提出汉语应当添加女字旁的第三人称“她”字,发回国内,在上海《时事新报》刊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赞扬者有之,批驳者有之,争论不休,鲁迅称之为一场大仗。
刘半农听说了国内的争论,就想,“她”字要有说服力,必须用起来,用到诗文中让大家觉得美,才会传颂开来。于是,刘半农享誉天下的代表作出炉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著海洋,海洋恋爱著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1年夏,刘半农去了巴黎大学上学,生活虽然困难,但是学业精进,被吸收加入巴黎语音学会会员。1925年3月17日,刘半农参加国家博士答辩。法国国家博士的答辩是出了名的难。那天的主考官中包括伯希和、马伯乐这样的汉学家,足足考了7个小时。结束后,刘半农精疲力竭走不了路,被朋友搀扶出场。后来他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膺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大奖的人,由此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创始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