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8 09:08:00 作者:单俊楠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6月7日,山东省约49.8万名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一人数比去年减少了约5.3万人,这已是山东高考人数连续第4年下降了。究其原因,除了适龄人口数不断下降,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校乃至国外高校纷纷直接进入内地抢生源,使得高考不再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唯一选择,部分高校也切实感受到了生源骤降带来的深深寒意。高考大幕刚开启,新一轮的生源争夺战也将上演。
全省报名者4年少了30万
2008年是近80万人、2009年是70万人、2010年是65.6万人,2011年是55.1万人……这是生源大省——山东省过去4年间的高考报名人数,今年这个数字下滑到49.8万人,首次低于50万人,比最高峰时的报名人数足足少了近30万人。
2008年不仅是山东高考报名人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对于全国也是如此。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扩招,扩招元年,全国高考人数为288万人,此后年年攀升,一直攀升到2008年的1040万人这一最高点。但接下来,全国高考人数开始持续下滑,一直下落到2012年的900万人左右,4年间减少了约140万人。
有减也有增,高考报名人数在减少,但录取率仍然连续增长。山东去年共录取考生50.1万人,录取率已经达到了将近90%,十名考生中九个人有学上,考生规模与录取规模几乎快要画等号了。即使今年山东整体招生计划比去年减少7.5万,但录取率仍预期维持在80% 左右,“能上个大学”已经不再是学生们考虑的首要问题,“选个好学校”成为众多学生的第一追求。
“萝卜少坑多”愁坏学校
本专科录取率走高的同时,山东专科(高职)录取分数线连年下降,2002年专科二批分数线为350分,2003年跌至280分 ;之后保持了3年基本稳定,2007年又下滑至文科220分,理科210分 ;2009年文理科均为210分;2010年文理科均为190分,但那一年,全省专科(高职)计划浪费超过1.8万个。到2011年,该分数线已下调至180分,可也是这一年,山东省仍出现了专科(高职)4.2万人的生源缺口,高职招生计划无法完成,根本没有阶梯性划线的条件。
相比于公办高校,民办学校面对这一窘境更是发愁,没有生源就没有收入。“去年费了好大劲招了些学生,可开学以后新生实际报到率还不到70%,我们学校领导整天研究高考适龄人口走向,知道今年人数还是减少很多,干脆就主动申请招生计划缩水,就是害怕到时候一统计,招这么多人却只有寥寥无几的学生报考,影响学校形象。”青岛一位民办学校招生负责人说。
为抢生源名校也“掐架”
民办学校在为生存发愁,而名校也为了争夺尖子生展开较量,一些名校“掐尖”对象甚至已经开始瞄准高二学生,采取签预录取协议的方法提前“圈定”生源。
去年7月,高考录取关键期,复旦大学突然发表声明称有上海某理工类高校教师假冒该校教师骗预录取考生改志愿,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发表声明予以回应,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上海的两所兄弟院校,为了争夺生源已经“撕破脸皮”。
“很多省外或省内一本高校,都主动找市、县中学建‘优质生源基地’,高中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些名校对于优质生源的较劲。”一位青岛高中校长说。除了生源减少的背景外,一批中国香港高校、中国台湾高校以及国外高校进入内地“搅局”,也让内地名校“掐尖”不断升级。
清华北大苗子被挖跑了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王坦也指出,近年来出国上大学等升学渠道多元化,也分流了一部分高考考生。从2007年开始,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连续4年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长,2011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4万。今年青岛2中有150多名高三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比去年增加十几人,58中有近100名高三学生弃考留学,比去年增加40多人。
7日上午,看着自己带了3年的学生们一个个自信地走入考场,58中高三班主任孙帅感到很欣慰,但心头上也难掩一丝遗憾,因为班上成绩最好的一名学生无法过来高考。这名学生叫田文卿,是58中级部稳居前一两名的学生,是所有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绝对清华北大苗子,但今年本该出现在高考考场的田文卿,却在北京为去英国留学做着准备。在高考前一天,他还从北京打电话,给自己以前的高中同学们鼓劲、加油。
“我当时决定留学,主要原因就是觉得高考压力实在太大了,我真害怕一次考试没发挥好,辜负了老师和父母期望,而且我对国内大学培养体制也很失望,希望能够到国外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教育。”田文卿说,中国整个教育体制还是以应试为主,他认为留在国内读大学只会限制住自己发展。
■机遇
引入竞争机制高校优胜劣汰
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对于当前生源危机深有感触,“现在有一大批民办中专学校在不断消失,而民办以及公办大专院校从去年开始就进入‘冰冻期’,出现倒闭情况无法避免,未来 10年就是这些大专院校的生死存亡期。”刘常青透露,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民办专科学校因生源严重不足,主动申请停办,他认为专科高职类招生困难、供需矛盾失衡局面将长期存在。
从上幼儿园,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通过中考上高中,然后参加高考,最终上大学,这是一名普通中国学生的求学之路,也是中国式人才“生产线”,但这条标准化“生产线”也饱受诟病。“现在学生们都是在流水线上被批量制造,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一些大学没有办好,没有含金量,就得倒闭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生源危机是中国高等教育新陈代谢的一次机会,他认为应该把大学都推到市场上去,让社会来选择大学。
“高校倒闭是件好事,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就应该是优胜劣汰、公平竞争,高校当中引入市场机制是大势所趋。”中国海洋大学招生办主任范其伟认为,当前并不是高校过多了,而是高水平优质大学太少了,生源危机可以倒逼高校培养体系的调整,让高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特色打造与市场需求。记者 单俊楠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