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提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校在核心素养的落地方面有哪些举措?
郭淑慧:2017年国家就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当时看到核心素养发布之后感觉很震撼,要将他们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进行落实却需要一个校本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培养孩子哪些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老师们反复思考、提炼,通过自上而下然后再自下而上反复论证的过程后,最终我们将培养完整的人,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那么培养完整的人又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全面发展,二是个性发展。围绕这样的育人目标,课程的研发也就此展开。课程改革的方案在原有的国家课程基础上加入让核心素养真实落地的元素。
比如语文对应了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数学对应思维能力同时渗透创新意识,音乐美术对应审美能力,体育则是突出了一种意志品质……通过梳理找到核心素养对应的课标,然后确立课程研发目标,这样一层层的落实,让每一个学科,都建立了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形成了我们的课...[详细]
课程是核心竞争力,顶层的这个设计整体的构建,系统的运行是支撑课程的改革的三大支柱,学校的“和合课程“都有哪些特点?
郭淑慧:把孩子放在课程的中央,围着孩子去转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从13年开始学校就开展课程改革,当时把国家课程的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以及地方课程的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这六门课程合成了一门课程,把所有的内容都打碎,重新组合形成一个个的主题板块,我们称之为主题课程,一共七十八个主题,每个学期学习17-18个主题。课程本身是省级规划课题,并在2015年结题,两年的时间里,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的成果轰动全省。
两年前学校又开始着手做语文学科的改革,并被列为市级规划课题。立项之后结合课题我们开始研发,从语文的单元内整合,到加入大量的阅读。在明确单元目标的同时压缩单元课程内容的讲解时间,在课堂上引导阅读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能力...[详细]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在师资建设上有哪些措施?
郭淑慧:学校一直在打造一种家文化,6年前我来到实验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和老师们见面时说:我特别喜欢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他们全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且大家可以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我希望实验小学的每一位老师都加入进来,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是一家人就要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的支持,真正做到这些的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就都简单了。
既然是一家人,我经常会跟老师们聊天,不仅聊工作,更多的是聊生活,心理上疏导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聊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要热爱生活,要有生活情趣,特殊的日子要营造仪式感……家庭幸福了,老师们才能全心全意的工作。当然专业人员的介入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会定期邀请心理咨询专家来为老师们做讲座,搞体验活动,帮助老师们释放压力...[详细]
学校在家校共育方面,如何构建学校、家长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郭淑慧: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实小的家长有三个岗位,一个是助教岗:有活动的时候帮着老师做服务和辅助;一个是助学岗:家长进课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孩子做拓展课程;还有一个是协调岗:学校有大型活动时,家长做协调工作,不管是场地、嘉宾还是现场的布置,家长都可以参与。三个岗位让家长们亲身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让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大家是一个团队,都是为了孩子。
学校不仅有三级家委会,还有家长代表大会,家长们可以在大会上做报告并提交提案,上一届大会学校共收到78份提案。每一份提案每一个建议和意见,学校都会当面解答,家校之间既是一种配合也是一种合力。家长代表大会亦是建立家校之间沟通的另一座桥梁...[详细]
作为历城区的名校长,请谈谈学校的发展愿景
郭淑慧:有质量,有温度,打造这一所具有探索性实验性示范性的国内一流名校。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自豪感和获得感,让每一位家长都认可且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