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大众网
于洪良
手机查看
王邵军 王莉莉 等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1 年11月出版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办好思政课、深化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做?由山东财经大学王邵军教授、王莉莉副教授等撰著的《新时代高校实践思政教育创新研究》给出了答案。
本书共分为八章: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性趋向、高校实践思政教育理念的探究、高校实践思政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高校实践思政教育的基本向度、高校实践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功能、高校实践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实践思政建设的保障机制、山东财经大学“1145”实践思政育人的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其中的“1145”,第一个“1”是指一个主题,即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第二个“1”是指一条主线,即打造“三千计划”实践育人特色品牌;“4”是指扎实推进“国情认知”“社会服务”“劳动教育”及“创新创业”四个实践思政平台建设;“5”是指通过“百脉杯”强化学科技能、“蓝精灵”引领爱心传递、“未来合伙人”孵化创新创业、“乡村课堂”赋能乡村振兴、“青春正好”弘扬中国文化五个抓手。本书通过把“实践思政”理念创新性地融入思政育人体系,引领学生参与实践,依托丰富的资源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能更直观、深切地感悟课堂理论知识的实践价值所在。
基于多年的探索实践,本书作者认为,只有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思政课,才能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他们较早提出并践行的“实践思政”,就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与思政课、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形式。从宏观层面上看,实践思政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以“三全育人”为主线,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课程思政为基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懂弄通到做实之间的过程性培养,是一种综合的新教育理念。通过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助于把思政课教学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过程深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有助于大学生“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本书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相统一的原则,着眼于“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校内校外相贯通”的育人追求,具体阐述了“实践思政”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忠实践行,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提出,实践思政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归实践教育的初衷,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让青年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在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深刻体悟党和人民进行的不懈奋斗中筑牢信仰根基,将青春“小我”融入祖国“大我”。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实践思政”的现实要求,本书依托自2015年以来山东财经大学“三千计划”(社会实践进“千村、千社区、千企业”)这条主线,以“大视野、小切口、真问题、深调研”为过程导向,以“三同发展、三维选题、三向转化”为结果导向,逐渐形成以定题组团、立项培训、宣传筹划、组织实施、成果完善、展示评价、成果验收、总结表彰、后期资助与成果转化等若干阶段的实践思政实践闭环,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走在了高校社会实践创新的前列。近五年,该校参与“三千计划”的学生10万余人次、指导教师5800余人次,深度调研村庄、社区、企业超2万家,学生参与率达99%。
通览本书,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部细化、深化、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作。作者全面阐述了如何对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进行整合,将学生实践渗透于教育活动全过程,突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主体地位,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成长。近年来,本书作者成功申报国家社科项目《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教育部新文科项目《实践思政:新文科立德树人路径创新研究》;教改项目《实践思政: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理念的创新探索与改革实践》获得第九届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校获评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等。这不仅是他们深耕“实践思政”的精彩答卷,也为推进高校思政课与时代同频共振、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提供了示范先导。(作者:于洪良,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
初审编辑:路时川
责任编辑:刘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