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教育新闻 >理论时评

论教 | 建设高质量教育 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2021

/ 11/01
来源:

山东教育新闻网

作者:

尚德

手机查看

  治国之道,民富为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是让全体人民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推动共同富裕,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

  一、准确把握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揭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从这两个前提看,共同富裕包含“富裕”和“共同”两方面内涵:“富裕”是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所显现的繁荣富足,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问题;“共同”代表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全民共享发展红利的分配制度,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矛盾的问题。“富裕”代表着把蛋糕做大,“共同”代表着把蛋糕分好,无论是推动“富裕”还是实现“共同”,教育在其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质量和效率上具有重要作用。从共同富裕的内涵看,共同富裕的基础和保障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进而能够创造出充足的物质财富。教育本质上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是一种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人,人接受的教育越多、知识面越广、技能本领越高,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会越大。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创新创造成为财富不断积累的内驱力,而人们对于科学的研究,对于技术的掌握,对于创新创造的实现,都离不开教育。

  (二)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平衡和公平上具有重要作用。从共同富裕的范围来看,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涵盖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想实现“共同”的问题,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和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在推动社会公平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教育的内在特性决定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无论贫贱贤愚,人们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国家有最公平、最公正、最公开的高考制度,人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实现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教育可以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改变环境,可以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信心和志气,可以让低收入群体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加收入,可以让中高收入者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捐赠和资助的方式让社会资源和财富更加均衡。实践证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破阶层固化、进行第三次分配都离不开教育。

  (三)教育在推动共同富裕的持续和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从共同富裕的发展阶段看,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员的“齐步走”,也不是人民群众均质化的“一样富”,而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在这期间,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没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就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知识技能发展和财富的增长,更是人道德、精神的发展。教育在提升个体乃至社会群体道德水平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通过不断地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才能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美美与共,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总而言之,社会进步需要教育,社会的持续发展更需要教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将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二、深刻把握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教育问题

  不可否认,在当前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的过程中,教育领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致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长此以往,无疑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迟滞了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归纳来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三个层面。

  (一)从社会层面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间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同类型的教育发展程度不一致。基础教育领域,虽然人民群众对均衡而有质量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随着城镇化加快,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大班额、乡村空心校问题突出;城乡间、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师资资源不均衡,学校规划布局不合理。职业教育领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技能型、工匠型人才培养仍是短板,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受到偏见,被视为“低学历层次教育”。高等教育领域,产教不融合、专业产业不匹配问题突出,科研成果产出效率较低,科研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教育供应链、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需求链脱节,无法满足生产一线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这些都使得教育在服务经济发展,推动富裕的道路上后劲不足。

  (二)从家庭层面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单个家庭消耗在教育上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持续增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一直居高不下。据测算,目前,子女经常性的基础教育支出约占到了家庭年收入的2-3成。高价的学区房,高额的培训班、托管班费用使家庭生活质量下降。另外,在高考之前的各个学龄段,接送子女时间、课业辅导时间、周末补习时间几乎占用了家庭的大部分时间,导致父母没有多余的精力营造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家庭氛围。由教育而产生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成为了三孩政策有效实施的一大掣肘,也成为家庭幸福指数的一项负向指标。这与共同富裕追求的共同幸福、共享幸福是相矛盾的。

  (三)从学生个人层面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体系,致使学生疲于应付、负担过重。学生几乎每周面临着白天学校学,晚上辅导学、周末加班学的困境,学校作业布置花样多,辅导班布置作业质量差、家长“加餐”作业不科学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高压状态下,青少年学生的睡眠质量严重不足,体质不断下滑,“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身体素质的下降,不仅影响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事关我国未来发展。当前国际竞争,不仅是比体量有多大、财富有多少,还包括整个国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青少年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这种现象不予纠正,将会成为我们实现共同富裕、长治久安,甚至是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拦路虎。

  三、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关键作用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迫切需要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要坚持教育先行,通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教育发展也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好教育职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的进程中提升教育的发展格局。

  (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立起来。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答好教育质量、公平这一必答课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为共同富裕实现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把家庭教育成本降下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致力于让每个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资源均衡观,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通过均衡师资配置、学校集团化办学、优质均衡创建、强镇筑基等工作,逐步拉平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水平,把原本流动的人口稳在当地,减少农民进城买房经济压力;把原本买房的人口稳在当地,减轻买学区房的经济压力,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扭转高价学区房现状,实现家门口就能“上好学”,降低家庭教育的经济支出。

  (三)发展高质量高等教育,把反哺经济的作用大起来。教育具有时代性特征,具有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好的教育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进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我们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根据有利于共同富裕实现的需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质量,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培育适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要强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加大社会人员的教育供给,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基础,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四)发展类型特色的职业教育,把就业质量提起来。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实现更充足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现共同富裕工作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加快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健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的学校和专业布局结构,统筹规划职业院校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引导职业院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上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加快教育公共服务建设,让群众的获得感强起来。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一头连着公平、一头连着质量,是提高群众满意度、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重要内容。加快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要做好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确保全部举办为普惠性幼儿园。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计划,持续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要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制定幼儿园开展延时托管服务的相关政策,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支持具备条件幼儿园发展托育服务,招收2至3岁幼儿,探索降低养育成本方式方法。要结合人口变化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好学位供给监测预警,统筹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十年布局规划,持续扩增教育资源供给,满足群众就近上学需要。

  落实中央“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学校是主阵地、教学质量是源头。要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完善作业统筹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并同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定价、定量,不越位、不超纲,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频次、费用等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校园,缓解家长孩子看护时间和作业辅导压力,让学生学足学好。要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体系,推进“一校一案”制订完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让家长腾出更多时间投入工作和社会生产。(文章作者:尚德)

初审编辑:路时川

责任编辑:姜申涛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