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教育新闻 >理论时评

小心“炒鞋”透支了未来

2019

/ 11/2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手机查看

  据媒体报道,一些运动品牌的炒鞋热正在校园里迅速蔓延,不少学生通宵排队,只为抢到一双限量发售的新鞋。一些大学生形容,当自己被店员叫到号的时候,有一种“抽到奖的快感”。还有中学生表示,穿一双某品牌的限量款,“就可以成为年级的风云人物”。
  这是消费主义影响校园的又一案例。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提出的“消费主义”概念,是理解一个物质繁荣社会里人们消费行为的基本原则。简而言之,消费主义主导下的消费,不仅仅是对物质的需求,更表现为通过消费来体现个人身份。这种消费不是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追求它们的象征意义。商家们深谙消费主义的门路,赋予商品以故事和个性,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使消费者接受“你消费了什么就代表了你是谁”。消费主义依靠这种机制,不仅在制造消费,更是在制造消费欲,批量制造消费者。
  炒鞋热正是如此。学生们追逐新鞋,并非为了日常穿戴,而是用来标榜自己的身份和时尚。有学生说:“有人一身潮牌,整套下来价值相当于一辆中档车,也有人整套相当于一套房首付,都不稀奇。这是潮流标配而已。”在如此价值观念的主导下,便不难理解学生们身上发生的一系列荒唐行为。
  相较于社会人士,消费主义对学生的伤害尤甚,更需教育工作者注意。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但学习并不意味着要与社会脱节,也不意味着与时尚和潮流绝缘,但事皆有度,一味追求潮流,甚至把是否新潮作为评判校园风云人物的标准,是对学生身份的背离。校园里的年轻人消费欲望强烈,是商家的重点消费群体。在商业广告和宣传话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具体到炒鞋上,尤需人们警惕的是鞋前面带着的那个“炒”字。鞋子是用来穿的,个别鞋子还可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在众多粉丝的追逐热捧下,鞋子已经畸变为金融炒作,这直接导致很多事情变味。一些学生热衷于抢购,已不仅仅是体育迷对偶像和运动的喜爱,更多的是一种投机行为。因为一双新鞋,转手就能在交易平台上以高出一倍甚至10倍的价格卖出。如此诱惑,连社会人士都难以抵御,何况稚气未脱的青葱少年?然而,高收益的背后是巨大的金融风险。央视《经济半小时》近期报道了一名大学生炒鞋的新闻。在诱惑面前,这名大学生选择休学专职炒鞋,却在“击鼓传花”的金融游戏中败下阵来,不到一年欠款达到1000多万元,最终因涉嫌诈骗被公安局拘留3个月。由校园贷引发出大学生裸贷现象曾震惊社会,殷鉴不远,大学生消费能力强,但如果不能有效抵御金融风险,会拖累一生。
  运动鞋曾经代表着热血、进取的体育精神,但当它蜕变为投机工具,与“炒”字挂钩,便显得无比讽刺。一个现象级消费行为的形成,必然有商业和金融资本的推波助澜,甚至有可能形成金融陷阱。消费主义是社会发展繁荣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如何抵御消费主义对校园的负面影响,跳过其给校园挖的坑,是教育者要严肃对待的新课题。(作者 高毅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悦琛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