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就学生中促进自身成长

2019-04-17 09:29: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罗滨

  罗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博士,正高级教师,化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义务教育和高中化学课标组成员、北师大教育硕士导师。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化学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管理等领域工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工作近30年,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从教学副校长到校长,从兼职教委副主任到担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让我能够从不同角度考虑教育教学。从化学教学到课程标准研制,从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到和教师在一起,从自己努力上好课到帮助其他教师上好课,让我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师生的成长。

  通过自我反思改进教学

  回顾自己从教最初的10年,大致经历了五种方式的教学探索,这也成为我以后工作的坚实基础。

  讲解接受式教学。入职初期,心中好教师的标准是“上课讲解清楚明白、课后耐心答疑解惑”。我每周参加区教研活动、听老教师讲课,反复修改教案、提前准备好实验,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学生喜欢我上课的清晰及较强的逻辑性。直到一次大考,学生答卷让我意识到从讲解清楚到学生理解之间是有距离的。

  启发发现式教学。尝试将教学内容转化成问题,学生看书、讨论,然后把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思路表达出来,我就知道他们理解到什么程度了。好教师的标准变成了“学生对化学双基的掌握”。但是,半年多的时间,又有了新问题,缺乏实证,有些问题难以深入。

  实验探索式教学。我整体指导,学生做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此时,好教师的标准是“学生的实际收获和兴趣”。后来又发现,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学生的思维受限,也难以保持持久的兴趣。

  问题解决式教学。学生通过预测、设计方案、实验并记录、得出结论、交流分享来学习。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无论成功与失败,学习的过程都会深深印入脑海,甚至还成为毕业多年以后再聚会时谈论的话题。当时我认为好教师的标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两年后又发现,学生洞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缺乏、能力不够。

  探究式教学。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尝试。备课时,我根据教学内容,收集大量的真实素材,学生独立或者和我一起提出主要问题,再来探究解决。此时我心中好教师的标准发展成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化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学生的兴趣浓厚而持久”。

  做教师,就要努力上好每节课。自己不知不觉走出一条基于研究的教学改进之路,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成长。学生从喜欢化学到喜欢学习,从学会化学知识到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做出决策,从关注成绩到关注社会,他们的成长总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通过更多好课成就学生

  课改就要改课,好课成就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程改革就要在主战场上打攻坚战。在我工作的第二个10年,课题研究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我先后主持了“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实验化学实施策略”“提高中等生课堂学习效率”“化学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等五个课题。五个课题组就是五个教研团队,大家自愿走到一起,从问题到课题,明确目标和任务,开展研究和实践,通过持续反思和改进,好课越来越多。

  好课就是发生了有意义的学习的课。未来,跨界创新成为新特征,好课就要为此服务,特别是发展全球胜任力、数字读写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理解能力以及坚毅、敢于承担责任的品格。好课要带给学生经历和体悟,每一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创生新意义,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交叉进行的,在理解中应用,也在应用中理解、建构新的认识,形成新的思路。这些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超越今天面向未来的课,能助力学生“学会”“会学”和“爱学”。

  好课需要好的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为了找到好的情境素材形成挑战性学习任务,我们进行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构建模型,把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所有的内容,结合实际,梳理、研发了系统化、结构化的情境素材,并有学习活动设计建议,可模仿、可迁移提升。高中化学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课题,让我们关注到学生从实然到应然的发展空间,来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分析预测、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评价、质疑、表达观点等行为以及适合的思维容量,有利于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好课就要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好课关注应用性实践,给学生面向真实情境的学以致用的机会。学以致用需关注三个转向:学习内容从孤立、有限,转向学科内主题间和跨学科的关联;学习方式从倾听、记忆和模仿练习,转向动脑想、动嘴说、动手做、动笔写;学习结果从掌握技能技巧、解题的套路,转向获得方法、理解本质、构建思路。这样的学习学生常常遇到困难,但是解决困难的经历和结果,往往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想象力得到发展、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视角,增进了彼此的理解,特别有助于提高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有冲突的真实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唤醒每个孩子身上隐藏的智慧和内在的动力。

  通过教研创新成就好教师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从入职到熟练型教师,从骨干到教学名师,是一个不断提升教育情怀、强化职业担当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育人能力的过程。教研,如何帮助教师呢?在工作的第三个10年,用项目的方式推动,围绕“学业标准”“学科能力”“深度学习”“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和“教研转型”五个领域,开展群体性教学改进。相对于课题研究,项目以研究为基础,更加重视一线教师的实践以及对行政和业务的双重推动。

  好教师是潜心教育的教师,教研要为教师树立榜样。好教师有理想有信念,潜心工作向上发展不会自我设限。好教师能帮学生看到更大的世界,给学生带来行为或思维持久的变化,收获着学生成长以及自我成长的幸福。“十二五”以来,海淀区多次举办名师教学研讨会和成长中的骨干教师教学论坛,名师工作站的教研员一起协同,梳理名师教学成果和育人贡献,特别是将名师成长的关键性经历提炼出来,研讨会后,还将名师的材料课程化,成为全区教师学习的课程模块。

  好教师兼具研究者视角,教研要为教师的教学增智。好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教学实践及其改进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教研员带领教师们研制海淀区学业标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和解决,等等,经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改进,获得了可迁移的能力和方法,这样的输出性学习,更能加深理解,建构意义。教师的学习可以概括为输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案例、新经验,这些经历能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学科、学生和教学,从知道是什么逐步转向追问为什么,有利于提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利于建构起教书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教研员创造性地设计学科研修必修、限选和任意选修课程,将师生成长与大数据链接,找到关联,充分解读、使用大数据,帮助教师精准地改进教学,这都能给教师的教学增智。

  好教师师德高尚、学术精深,能够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好教师在讲台上成长,教学成长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标志,教研要为教师的成长赋能。一是通过引领赋能:变化已经成为常态,教研回应时代发展,需要通过引领实现赋能,引领教师前瞻性地思考,丰富教学方式,促成学生的理性思考、动手实践,以证据支持假设来帮助学生体会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方法,用具有单元学习特征的、长周期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突破课时学习的限制,打破课堂学习的边界;二是通过链接赋能,实现课程标准、教育理论、优秀经验与课堂教学的链接,实现当下与未来、单学科与多学科、中国与世界的链接,帮助教师理解学科育人和学生成长的新要求,解决学科核心素养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等问题。好教师有着“想干事”“真干事”的勇气,这种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将成就好教师走向教育家。

  创新与坚持是教研探索和领航的基石。教研员应是区域学科首席教师,是教师的教学伙伴,更是探索者和领航者。新时期,教研要持之以恒地倾听学生的声音、解决育人难题,从“舒适区”主动走出来,迎难而上,通过引领、链接、创新赋能,给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支撑,提供更加宽松的空间、更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助力师生幸福成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国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