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学生欺凌的“组合拳”该怎么打

2018-01-04 08:58: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苏令

  学生欺凌现象为何时有发生?

  记者:近些年,学生欺凌现象屡发多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欺凌现象为何时有发生?

  张志勇:近年来,学生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都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的一种强势者对弱势者的攻击行为,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既有急剧的时代变革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新挑战,更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失当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防范学生欺凌,必须系统施策、综合治理。

  储朝晖:学生欺凌现象在中国校园里存在时间长,原因复杂,治理难度大,却事关一代代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与身心健康,又与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多项调查表明,中国当下的学生欺凌是社会法治不健全等在校园中的体现,暴力之所以发生,缘于一些人未能形成人人平等的观念,未能学会遇到矛盾冲突通过协商解决的处事方式,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责任与权利边界。

  几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部以及各省政府都先后发文要求对学生欺凌进行治理。然而由于对学生欺凌的概念没有获得各方共识的清晰界定,缺乏完整、系统、准确的调查,对学生欺凌的真实状况认识不完整等问题,对学生欺凌治理的效果与民众期望之间存在差距。面对这样的现实,《方案》在总结前些年学生欺凌治理的工作经验基础上作出了整体设计,将会促使学生欺凌的综合治理迈上新台阶。

  陶西平:近年来,学校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明显加强,但是,依然存在短板。防治学生欺凌教育就是短板之一。一方面,没有对问题的严重性有足够的认识,由于欺凌现象多半发生在校园内较为隐蔽的场所和校外,被欺凌学生又往往敢怒不敢言,因此,学校常常没有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对学生欺凌的界定没有明确标准,常常难以厘清与过度玩笑、打闹的界限,认为这是学生之间常发生的冲突,难以避免,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再有,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权难以把握,因为正常的合规的惩戒甚至批评告诫也可能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往往需要教师担责,因此,教师容易谨小慎微、放任自流,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造成孩子个性张扬中充满偏狭、自私与冷酷。而这些家长对孩子不良习惯的滋生又往往偏袒多于纠正,对学校的严格要求又常常配合少于抵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孩子的欺凌行为。

  学生欺凌与嬉戏打闹怎样区分?

  记者:学生欺凌有哪些危害?

  钟秉林:中小学生欺凌是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处于成长中的学生抵御伤害的能力相对较弱,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对受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家庭的幸福乃至社会稳定。

  陶西平:首先,学生欺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欺凌不但对受欺凌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其他学生同样造成伤害。受欺凌的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欺凌者通过欺负别人使内心得到满足,形成自我优越感的恶性膨胀,养成以欺侮别人为乐的恶习。而其他学生会因目睹欺凌过程而惶恐,因无能为力而不安。

  其次,学生欺凌折射出校园安全形势不容忽视。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需要良好文明的环境、和谐友爱的氛围。学生欺凌的频发,不仅严重扰乱了学校秩序,污染了校园风气,更直接威胁着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

  再其次,学生欺凌是滋生校园违法犯罪的土壤。如果校园内发生的恃强凌弱现象及问题得不到及时制止和解决,少数欺凌者胆子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凶残,会由侮辱、欺负受欺凌同学开始,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最后,学生欺凌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隐患。学生欺凌现象的发展,会使部分欺凌者心理扭曲,进入社会后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者,成为社会安定的破坏者。因此,如不及时正本清源,后患无穷。

  记者:既然学生欺凌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实际工作中,怎样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限?

  钟秉林:中小学生天真浪漫、活泼好动,经常会在学校打闹嬉戏,这种打闹嬉戏是学生生活中正常的交流和交往。在界定学生欺凌时要有合理的界限,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担心发生欺凌而限制学生间正常的嬉闹。

  王敬波:一直以来,关于何为“学生欺凌”存在不少争议,一些问题也困扰着防治学生欺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处理。《方案》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从该内涵界定来看,一是明确发生场地包括校内外,学生欺凌事件往往具有延续性和反复性,仅限定校内欺凌治理将不利于对问题的严格管控,只有校内外齐抓才能遏制不良之风的扩散。二是主体限定为学生之间,《方案》针对的对象是中小学生,社会人员的欺凌应通过国家法律来解决。三是欺凌的手段包括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其中对网络欺凌的认定值得思考。实践中,如何认定是否发生网络欺凌,发生网络欺凌后如何确定实施者,以及网络欺凌的后果评估都存在较大困难,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四是结果要件为造成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这也是区分学生间嬉戏打闹、欺凌和暴力的关键。

  怎样强化教育惩戒的作用?

  记者:《方案》提出,要强化教育惩戒作用。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怎样用好惩戒权?

  钟秉林:惩戒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教育手段,对于处理学生欺凌问题而言,学校和教师应该具有必要的处分和惩戒权。学校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可以给予实施欺凌学生相应的纪律处分,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必要时可将实施欺凌学生转送专门(工读)学校进行教育。

  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工作的关键是完善制度建设,让教师认可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去对待,并给予教师必要的管理权力,而不是单纯地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此项工作给学校和老师增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张志勇:对学生欺凌的防范,特别是对加害者的处理,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之”,必须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坚持以教育为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机构教育人、挽救人的积极作用,对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学校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批评教育;对于反复发生的一般欺凌事件,学校在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的同时,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纪律处分。坚持以惩罚为辅的原则,就是要秉承“宽容而不纵容”的思想,对情节比较恶劣、对被欺凌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明显伤害的严重欺凌事件,学校可邀请公安机关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学生予以训诫;对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要区别不同情况,坚决进行依法处置,决不姑息迁就。

  王敬波:我国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存在“重教轻罚”的现象。以往有不少学生欺凌事件被冠以“孩子间的玩笑”之名,结果不了了之,这也助长了学生欺凌风气的横行。因此,建立合理适当的惩戒机制,是治理学生欺凌问题的重要手段。《方案》提出,在监督实施欺凌学生接受专门教育的同时,要针对欺凌事件的不同情形予以相应的惩戒,具体根据情节的轻微、比较恶劣、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等不同情形设置不同的惩戒措施。同时,如何避免矫枉过正甚至是侵害被惩戒学生的受教育权,还需要在具体落实中进一步明确。

  怎样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调机制?

  记者:在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中,怎样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调机制,使家庭、学校、政府部门形成强大合力?

  钟秉林: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中要形成共识与合力,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形成综合治理机制。中小学生欺凌问题主要发生在学校和上下学的路上,但问题的根源不一定在学校。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和道德等多个方面,这些影响可能来自父母、教师、同学,也可能来自社会其他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解决冲突的方式对孩子有直接影响,在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中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不通过暴力打斗和恶言相向的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很多在学校有暴力倾向的孩子,都与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争吵打闹、得不到关爱有直接关联。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矛盾处理、防治欺凌和加强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学校还应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应急预案、细化工作流程;采取有效措施,如将对实施欺凌学生的处罚规定纳入校规校纪、强化技术防范、成立专门委员会处理欺凌事件等,加强管理、有效防治。

  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学校把防治学生欺凌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关注,可以通过组织专项督导或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学校开展学生欺凌问题的专项调查,了解学校在此项工作中的成效,对学校与此项工作相关的制度流程和组织机构等进行检查。

  公安机关可以参与警示教育或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训诫,对于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做好相关侦查和逮捕等工作。检察院和法院根据案情进行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和审判等工作。对依法应承担行政、刑事责任的,可以依法利用拘留所、看守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社区矫正机构等场所开展必要的教育矫治,也可以根据法律进行判刑处理等。

  张志勇:防范学生欺凌,必须在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要健全工作机制。各地、各学校要成立由校长负责,教师、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教职工、社区工作者和家长代表、校外专家等组成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加强对防范学生欺凌的领导;各地要完善培训机制,将学生欺凌专题培训纳入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学校要加强学生欺凌防范专题教育,通过每学期开学时集中开展、学期中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专门设置模块等方式,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各地、各学校要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等方式定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

  二是健全考核机制。要健全育人为本的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将本区域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情况作为考评内容,纳入文明校园创建标准,纳入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年度考评,纳入校长学期和学年考评,纳入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班主任及相关岗位教职工学期和学年考评。

  三是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职责落实不到位、学生欺凌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实施一票否决等方式进行综治领导责任追究。学生欺凌事件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因违纪违法应当承担责任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除学生欺凌需创建怎样的育人环境?

  记者:根除学生欺凌,不仅需要建立健全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的工作机制,更需要建立起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陶西平:学校必须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深入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养校长、教师、学生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学生欺凌的意识。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隐患,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现场监管,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

  家庭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护。家庭应当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了解孩子的不良倾向,关注孩子不正常的动向,与学校及时沟通,相互配合、防微杜渐。

  社会是防治学生欺凌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加强对防治学生欺凌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推广防治学生欺凌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普及防治学生欺凌的知识和方法。文化战线应当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考虑文艺创作对青少年的影响,特别应当重视暴力、色情等影视、游戏作品对学生欺凌现象滋生所起的负面作用。根治日益泛滥的学生欺凌,更须借助法治的力量。除了加强法治教育外,还应完善相关立法,处理好保护未成年人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之间的关系。

  张志勇:要有效治理和防范学生欺凌现象,必须系统施策、久久为功。

  一是要重建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教育要把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任务,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首先,学校要全面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努力建设一个安全、阳光、健康的校园教育环境。其次,学校教育要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针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加强心理辅导,构建一种自由、平等的学校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对学校和集体的认同感。再其次,针对学生欺凌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学校对学生欺凌的防范要立足于抓早抓小。

  二是要重建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好的榜样,预防学生欺凌,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培训,构建更为积极、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理、移情能力和责任意识,引导孩子学会和掌握诚信、友善、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防止孩子形成任性、自私、自我中心的个性品质;引导广大家长增强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知识。

  三是要重建社会教育环境。暴力文化的宣扬和传播对学生欺凌的影响非常严重,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文化环境治理,是防范学生欺凌的重要任务。

  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两个重大问题,彻底走出“重升学”“轻育人”、一切围绕升学考试转的局面。学校教育只有真正回到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轨道,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欺凌行为产生的土壤,为防范学生欺凌行为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三个基本理念:一是每个孩子的生命都需要呵护,人的生命不容践踏;二是每个孩子的人格都是高贵的,人格不容侮辱;三是每个孩子的健康都是第一位的,人的健康不容剥夺。

  《中国教育报》2018年01月04日第5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吴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百度新闻,能看能听,懂你所想给你所愿,快下载试试看!

    百度新闻是一款致力于热门资讯头条、语音阅读播报的APP。专业权威的百度搜索技术,您可以在这里随意搜索各种新闻、资讯、百科。研发个性化算法,让您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语音技术实现情感语音播报新闻,让您在开车、健身等,需要解放双眼双手场合,也能尽情收听新闻资讯。[详细]

    百度新闻
  • “跑步入市” 13省养老金投资金额将达5800亿

    养老金投资.jpg

    汤晓莉表示,2017年共有九个省份的4300亿元基本养老金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作为地方养老金进行委托投资运营的首个年度,收益率超过5%不成问题。对此,与会专家表示,社会保险精算报告制度是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支撑社保基金发展的基础...[详细]

    01-04 08-01经济参考报综合
  • 京津冀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 53个国家旅客受惠

    过境免签.jpg

    图为过境旅客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办理手续。中国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王长益表示,在航空方面,上海、杭州、南京等江浙沪机场此前已实行了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中国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王长益表示,在航空方面,上海、杭州、南京等江浙沪机场此前已实行了1...[详细]

    01-04 08-01中国新闻网
  • 疏浚港口,中企为“黑海明珠”增光彩

    乌克兰敖德萨南方港水域,中国交建租赁的MP26反铲船组正在进行疏浚作业。希罗科夫告诉本报记者,南方港粮食码头疏浚项目完工后,港口将年新增500万吨的粮食出口能力,但仍不能满足乌克兰的港口运力需求。[详细]

    01-04 08-01人民网-人民日报
  • 以色列全国人口增加到880万

    以色列官方2017年最后一天发布公报称,全国人口已经增加到880万,2017年出生婴儿多达18万。以色列国家统计局2017年12月31日发布报告说,目前生活在以色列境内的人口共879万人,其中650多万为犹太人,占总人口的74%,阿拉伯人为180万,占总人口的20.9%,其余为德鲁兹...[详细]

    01-04 08-01人民网-国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