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教育新闻 > 看点
本站搜索:

语文教材 要不要拍诺奖“马屁”

2012-10-17 10:07:00    作者:郭文婧   来源:北京日报  

关键词: 语文教材 马屁 教学论 语文教学 诺奖
[提要]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母语性、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语文教材既是语言教材,也是人文教程、历史教程、思维教程、实践教程。

  新闻回顾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

  语文作为母语教科书,其承担的使命是多重的,既有工具性的“读写听说能力”培养,也有人文性的“灵魂塑造”,所以社会各界对它的关注总是超乎寻常的热烈。

  如果说莫言的作品确实有“经典”之处,也符合教学的需要,过去选目有所遗漏,增选进去,未尝不可;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要顺势选择,就大可不必。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奖项,但也只代表评委看法,并不能就此认定莫言的作品就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莫言的作品选入语文教材,学生会读;不放入语文教材,也会有很多学生去追着读。因此,莫言作品是否进教材,都会成为学生们知道的文学常识。

  但,语文教材有其承载的特殊使命,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语文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凭借,发挥着工具性的功能;语文教材也发挥着人文性的熏陶育人功能。在这个意义上,相比于谁的作品、谁的哪篇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材的争议,争议背后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更让人忧虑,因为它影响着育人的导向和育人的效率。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教学论思想家杰罗姆·布鲁纳曾经说过:“按照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教材不是语言教材,语文教材的选文究竟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我国至今并没有明确,在工具性方面我们还有适合教与学的科学认识;在形式方面,我们也有语言性、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的共识;但在价值性方面,我们除了有个“意识形态”的大体原则外,却没有细化的评判标准,这恰恰是当下语文教材建设的当务之急。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母语性、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语文教材既是语言教材,也是人文教程、历史教程、思维教程、实践教程。文以载道,道亦载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只要我们明确了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也就省去了对“语文教学随意性”的担忧,用哪一个版本的教材,学哪几篇文章,就不会再是问题。那个时候,莫言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材,也就不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了。郭文婧

孙海燕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