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xilan03_06.gif)
从已有访谈中看到,李戡其实是个木纳、老实的孩子。当然,从家庭背景而言,是有那么一点优越感,但这个东西,还不至于提升到他对社会的反抗与叛逆。虽然他做的事情开始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
他生长在父亲强大的背景下面,生活优裕,很有条理,耳闻目染,是他父亲的张狂与风光,一般来说,男孩都有一点逆父情节,但李戡很听父亲的话,如他在电视访谈中所言,他甚至崇拜自己的父亲。所以他写出了《李戡戡乱记》这样的题目,这个题目,一看就有乃父之风,不,干脆就是他父亲的东西,我甚至怀疑这个题目就是李敖给拟的。可惜的是,李敖的强悍,是一个时代锻炼与磨砺出来的,有对抗,所以就有姿态。没有对抗,光是姿态,就有些滑稽。李戡是不是有才情的孩子,我们不得而知,从看到的几行字而言,比如他写给北大的“自荐信”,只看到他对他父亲文风的生硬模仿,但没有根基的大话与高姿态,远谈不上才情,且无他这个年纪本该有的生气。
李敖,无论怎么评价,都不可否认他的卓越,但可惜的是,他有博览,确无深思,与钱钟书很是相似,绝顶才情,却留在寻章摘句上面了。李敖著作等身,但几乎都是对于时局的议论与研究,他骂人都骂出绝佳文章来。但口才好的人,往往喋喋不休,假如不珍惜自己的表达,就不能使自己的思考有所沉淀。李敖才情和阅读肯定要比柏扬要好,却没有写出《丑陋的中国人》与《中国人史纲》这样华人世界很有影响力的大书。泛滥的著述肯定难成经典。我读李敖的东西也算不少,要说好看的,想来还只是他的一本自传。自恋的人讲自己的经历往往真是很精彩。
李敖未必是近代最伟大的文人,但一定是文人当中最牛逼的营销专家,他说:“五百年里写白话文最好的三个人是:李敖、李敖、李敖。”一语,绝对是个人营销中的最好的广告语。文人给自己卖广告,古来有之,唐朝时候,有人卖一把价值百万的古琴,围观者众却无人出手,后来,有一个年轻人买下了这把琴,并与大家相约,明日在某楼奏琴与众人共赏。到明日,果是一场盛会,年轻人弹完琴后,拿出自己的诗稿当场吟诵。精彩绝伦,令人印象深刻,一举成名,这个年轻人,名叫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