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教书育人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日常学生管理中,班主任肯定会遇见一些“犯错”的学生,那如何与这部分学生谈话才能实现“为学生好”的目的呢?“犯错”的学生心理表现不同,正确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遵循其心理活动规律,巧妙的进行切入,能保证谈话顺利有效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在与“犯错”学生谈话时,总是把揣摩学生心理放在前面(根据学生所做的事情和脸上的表情),之后再针对相应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合的谈话内容和方式。
第一,惶恐心理。胆小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犯错后,不知老师将如何批评自己,当班主任找到他们时,他们情绪紧张激动,眼神闪烁不定,惶恐不安,手足无措,甚至嘴唇颤抖,前言不搭后语,满含眼泪。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先不要谈所谓的“错误”,可用自然风趣的口吻,如:“你的衣服每天都很干净,很讲卫生啊!”“你和某某经常在一起,有什么共同爱好?都喜欢玩什么呢?”“你不胖不瘦的,都是喜欢吃什么?”“上一节体育课,你一定很认真,回来的时候,我看到汗都从你鼻子尖上留下来了。”用这类话题消除学生的这种心态。当涉及到正题时,告诉学生找他谈话是帮他改正错误,向好发展的,如果错误不改,任由下去的话会带来更加不好的结果,并不是为了惩罚他,也不宜把问题说的太重,以免学生不知所措。
第二,对立心理。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犯错后,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认为事情的发生不是因为自己的言行。当班主任找到他时,反而认为是班主任故意和他过不去,有意整他;或者认为班主任处事不公,有意偏袒别人。因而或千方百计的替自己辩解,认为与自己无关,自己还是受害者,似有万分委屈;或话中带刺,含沙射影,大发牢骚;或者与班主任怒目而视,一言不发,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立心理。
此时,班主任应切忌急于纠正学生言行,先冷静下来,让学生先自己待一会儿。然后尽可能多熟悉该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情况、近期的表现、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状态等。待学生心理平复后,再从自己或朋友或其他学生的类似经历谈起,从中寻找共同语言,错误的发生有些是有心的,有些是无心的,但错误就是错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是自己迈向更好明天的前提,从而缩短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引起对方情感上的共鸣。如:“我读小学时,曾经……当时我认为老师没必要大惊小怪,不该找我,可是事后,我认为老师还是对的,我再也没做那样的事情,尽管我当时是被迫改的,可我却在老师指引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好。”在谈话投机、气氛和谐时,再将话题转入如何处理问题。
第三,自弃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够认真,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成绩较差,秩序意识,纪律观念较为淡薄,屡遭批评,凡事抱无所谓的态度,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当回事,因而产生了一种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
与这类学生谈心时,就要先找准学生身上的特长,比如:跑步快、个头高、对老师有礼貌、和同学关系好等等,甚至放大这些特长,然后从肯定这些特长切入,讲述这些特长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讲述很多人都没有这些特长,讲述这些特长是老师观察很久才得出的,以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注、理解和肯定。如:“我观察很久了,发现你和同学们的关系很好啊,老师都非常羡慕你!”“我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关注,你身上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优点,以后,你这些优点会让你生活的很好。”从而激起其心中的自信,燃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以便谈话能顺利进行,并能认可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
第四,沮丧心理。学生平时表现较好,自尊心较强,心理较敏感,偶尔犯错,容易产生“这下完了”的沮丧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怨恨自己、心情沉重、自信心下降等。
此时,班主任应把重点放在开导、鼓励上,让学生明白成长中犯错很难避免,偶尔的犯错不会改变向好的优秀的方向。因此,可先用一些名人、伟人所犯的错误及他们犯了错误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名人、伟人的故事说起。当学生认识到犯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正确认识错误,正确对待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坚定向上的意志,“吃一堑,长一智”才是应有的态度。如:“生活中的挫折和悲伤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地,不要沉溺于挫折,要勇敢地面对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沮丧心理就会逐渐消失,接下来的谈话自然就会很融洽了,就会想向着老师预设的方向发展了。
第五,期待心理。有的学生近期表现良好,听讲认真、作业完成即时、积极回答问题,检测成绩不错,同学关系融洽,其他老师表扬等,但不小心犯了错,这个时候学生往往很期待教师先肯定和表扬自己,然后再去谈自己的错误,并且期待老师把错误说得轻一点。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又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以免其飘飘然。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首先充分肯定其成绩和进步,不能一开始就针对错误,开始批评,以免使学生大失所望。比如:“近期表现很好啊,自己变化很明显,进步很大,也给同学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点出学生的优点,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后,再指出他的问题和不足。如:“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好的地方老师看在眼里,老师还看到了问题,我想你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会表现的更好,同学们会更佩服你。”他听起来便会感到老师完全是为他好,不会产生丝毫的抵触情绪。这样就会使整个谈心过程气氛融洽。
第六、被尊重心理。人都渴望被尊重,学生也是人,尽管犯了错,但是渴望被尊重的心理不会变,老师们应当重视这一点,与学生的谈话中把尊重作为前提。
面对这类学生时,我选择心平气和、微笑和严肃表情并用地与学生用商量或讨论的语气交谈。如:“你想一下我为什么找你呢?”“能自己陈述一下问题是什么吗?”“你自己觉得做得对吗?”“犯了错应不应该受到批评?”“刚才老师和你聊了这么多,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谈话,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没有居高临下,并没有强迫他承认错误,并没有让他必须改正,而是尊重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尊重他对这一问题的评价,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当然,与犯错学生谈心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应对这些特点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但只要我们反复思考孩子所做的事情、孩子脸上的表情和孩子过往的认识,就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所谓“把脉确症”,就能恰当的选准话题,走近学生心里——所谓“对症下药”,便能使谈心顺利的进行下去,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药到病除”。
(作者单位系沂源县人民路小学)
责编:姜申涛
审签:路时川
责编:姜申涛
审签:路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