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学校动态 >学前教育

“噗”来了——济南市市中区泉秀幼儿园小一班课程故事

2024

/ 12/1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一刚

手机查看

  大众网记者 王一刚 报道

  集体活动时,突然“噗”的一声,打破了安静的氛围。

  什么声音?

  我闻到了臭味。

  快捂住鼻子!

  为什么会放屁呢?

  “噗”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他们都有过“噗”经历,并对“噗”产生了更多好奇。顺应着孩子们的兴趣,一个有味道、尽情创想、有意义的探玩之旅开始啦!

  我的“噗”经历

  大家会在什么时候放“噗”呢?孩子们把平时难以启齿的“噗”事件,搬上了集体讨论的“舞台”,并进行投票。在轻松愉悦的探讨氛围中,让“噗”变得更有趣。

  我在画画时,就'噗’的一声放了个屁。

  我在班级阅读区看书时偷偷放了个屁。

  我在睡醒后穿鞋的时候,放了个“噗”。

  我在玩游戏时,放了个屁,我不想让别人听见。

  偷偷地“噗”VS大胆地“噗”,投票进行时……

  本次投票共有25位小朋友参与,其中偷偷地“噗”有10人,大胆的“噗”的有15人。

  教师的话

  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噗”是有趣的、好笑的、好玩的,但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它的“独特的气味”及声响,会觉得有点尴尬,羞羞脸。通过孩子们积极的投票,让孩子能勇于接受“噗”的现象,理解“噗”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

  探寻“噗”的秘密

  孩子们对为什么会“噗”的问题很感兴趣,他们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讨论。

  有的说是小虫子在叫。

  有的说肚子里有细菌。

  有的说吃发霉的东西了。

  “噗”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解开关于“噗”的秘密,我们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每个人都“噗”》,并观看了相关视频。

  我想象中的“噗”

  在“噗”的话题上,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关于它的声音、味道和样子,孩子们都积极地发表着自己不同的见解。

  我想象中是乱乱的,什么样子的都有。

  我想象中是波浪样子的。

  我想象中黑黑的,因为我吃了黑芝麻。

  我想象中是小花的样子。

  臭臭“噗”与不臭“噗”

  为什么有的屁很臭,有的屁不臭呢?我们请爸爸妈妈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并和小伙伴一起交流分享。

  教师的话

  这是一个探秘“噗”奥秘的环节,那么“为什么会'噗’呢?”“噗”是怎么产生的呢?教师把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留给幼儿,鼓励他们讲述生活中的“噗”经历,进行了亲子调查并探寻答案,提升幼儿对“噗”的认知理解,激发幼儿产生更多对“噗”的探究欲望。

  健康“噗”计划+行动

  孩子们对“噗”有了深入了解,“噗”除了是身体的排气需要,还是身体健康的信号指示,那么我们要如何保持健康,保持“噗噗”正常呢?

  要多喝水。

  我觉得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户外运动,多锻炼身体。

  还要好好睡觉,休息好了身体才会健康。

  计划制订好啦!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户外运动

  多喝水

  规律饮食

  按时入睡

  发现有趣的“噗”

  如果“噗”能看得见

  联系生活实际,孩子们想到自己洗澡时,在水里放屁会有泡泡出现,用气球还原“噗”放出来的样子。为了验证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

  如果“噗”能听得见

  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孩子们用吹手的方式来还原“噗”的声音。

  教师的话

  “噗”也许在成人眼中是羞于启齿的话题,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是有价值的存在。当孩子对某一事物进行探究时,教师需接纳、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予幼儿更多时间与同伴进行讨论,把主动权还给幼儿。幼儿将本来难以捕捉的“噗”,通过吹泡泡放气球等游戏,慢慢可视化、有声化,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

责编:张明明


审签:路时川

责编:张明明


审签:路时川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