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为了深入挖掘古琴文化的内涵,汲取古琴文化的价值,推动古琴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曲阜师范大学“七弦传韵承非遗,古韵新声共悠扬”实践队前往临沂拜访古琴传承人马兴民,深入学习古琴技艺,挖掘非遗传承背后的故事。
活动开始前,实践队员们召开了准备会议。会议中队长强调了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鼓励成员们积极学习、深入交流,指出了此次采访对于挖掘古琴文化内涵、推动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明确了采访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古琴艺术的传承现状、技艺精髓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后,队员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采访流程方面,实践队员们认为应先介绍古琴艺术的基本知识,再围绕传承与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同时,为确保采访的完整性和高质量,实践队员们对各自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其中部分成员负责提问,部分成员负责记录和摄影。
图为实践队员召开准备会议
当日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马兴民的琅琊古琴社。马兴民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琴社的发展历程和古琴艺术的传承现状。他指出,古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古琴文化,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马兴民所言,古琴乃自娱之器,其声虽微,却能深刻表达个人情感。在问答环节圆满结束后,马兴民老师亲自展示了若干首古琴经典曲目,包括《梅花三弄》与《流水》等。他的演奏技巧精湛,意境深远,将古琴的独有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实践队员们在美妙的琴声之中,体验着古琴所奏出的悦耳旋律,对古琴的音律美产生了更深的体会。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马兴民演奏
演奏结束后,马兴民还耐心地为成员们讲解了古琴的指法、音韵和演奏技巧。他指出,古琴上的十三个徽位具有重要作用,是泛音和按音的重要标识点,代表了十二律与一个中央律,通过徽位能准确找到不同音高,体现了古人的音乐智慧与律学知识。同时,马兴民也讲解了古琴的七根弦,从外到内依次称为一弦、二弦直至七弦,各弦音高不同,共同构成了古琴丰富的音色体系。队员们认真学习,虚心请教。
接着,马兴民开始教大家弹奏简单的曲目片段。他先从基础指法讲起,详细阐述了勾、挑、抹、打等指法的要领,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实践队员们围在马兴民身旁,认真观察每一个动作细节,一些队员还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在马兴民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古琴演奏技巧。随着练习的深入,队员们渐入佳境,弹奏得越来越流畅。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古琴演奏
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队员们一致认为,会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古琴文化的同时,也将积极宣传和推广古琴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琴艺术,为古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马兴民合影
(曲阜师范大学 陈冰 王玥蘅)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编:张立花
审签:
责编:张立花
审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