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提案:传统文化教育需打造“另一张课桌”

2018-02-02 17:05:00 来源:  作者: 满德利

  文汇报2018年01月23日讯(记者 童薇菁)“去年一项针对全国35所高等院校的调查发现,57.8%的大学生未完整读过‘四书’中的任何一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依然任重道远。”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在多次调研青少年、家长群体后,向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题为《如何让青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提案。

  这份提案以新鲜、一手的调查数据,翔实地分析了当代青少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相比于中规中矩的课堂学习,他们更喜欢在旅行、探访文物古迹、参加民俗活动中亲近传统文化,而《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综艺节目的出现,也激发了他们走进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让传统文化在“家风”中传承下去

  “青少年并不会刻意排斥传统文化,而是一些传统文化内容在当下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和枯燥,无法让他们产生良好的体验感,进而难以接受、吸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杨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在课堂之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打造‘另外一张课桌’。”

  事实上,相比学校老师,青少年更多时间是和家长在一起。对于孩子的身心教育,家庭的影响力占据很大比重,具有关键作用。杨雄告诉记者,很多“70后”“80后”父母在育儿问题上非常焦虑,他们一方面深知传统文化对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却并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错误的示范和引导,往往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扼杀在萌芽期。

  “至少要为中国家庭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指南。”因此,杨雄在提案中建议,由市教委牵头,会同传统文化专家、科研机构、优秀一线教师、专业出版机构,在评估、借鉴以往和华人圈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基础上,率先编撰出一套分学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教材,供本市中小学生家庭选择。同时,在市级层面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大力推动家庭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家风、家训、家规、礼仪传承下去。

  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出整体规划,其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青少年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力量,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君子人格,为国家培养思想健壮的未来一代。”有委员认为,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应在全社会层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社会多元主体的踊跃参与,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各类手机应用,以现代方式重新打开古老文化,寓教于乐,深受少年儿童喜爱。而《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批热门综艺节目的出现,也为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打开了新渠道。此外还有很多“现代书院”活跃在社区之中,以国学讲堂、琴棋书画课程、文化体验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为载体,不仅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家长也能从中获益,得到不少家庭的认可。

  提案建议,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资助这些致力于向青少年传播传统文化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支持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建立完善面向青少年的长效教育机制;鼓励创办社区书院,支持民间机构和社区自主建设社区书院;扶持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努力实现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均等化、便利化和全覆盖,让传统文化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版权所有:山东省高职高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会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