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认同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02-02 09:52:00 来源:  作者: 满德利

  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关于当前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认同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查人:王桂兰 高斐 马小利

  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中,知识分子是负有重大责任的特殊群体。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对其他社会群体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也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总体上呈现出可喜的态势,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和盲区。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思想文化的内在和谐,明确思想文化的是非标准,提高思想文化免疫力,本课题组围绕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展开调查研究,以期探索出符合知识分子群体实际的认同途径和接受方式。本课题范围的知识分子是指具有大专以上受教育经历,从事知识的继承、传播、管理、创造等相关职业,以脑力劳动为主要工作方式,并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人。主流文化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相关社会文化圈层。

  在今年4月2日召开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披露,目前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5550.4万人,过去五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860多万人。

  当前我国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状况

  课题组先后在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的5个国家级研究院所、16所高校以及4家省市级文化和医疗机构,随机作了1000余份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当前我国知识分子对党的基本理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方面的看法。

  1.对党的基本理论及其指导作用的认同

  党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国知识分子对党的基本理论的整体认同度较高。

  第一,大部分知识分子注重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等经典著作,有59.1%的知识分子选择“全部读过”或“读过一部分”。

  第二,知识分子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调查显示,分别有37.8%和51.4%的被调查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有一定指导意义”。

  第三,知识分子充分认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对革命和建设实践所发挥的巨大指导作用。调查显示,超过68%的知识分子认为“21世纪中国主导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当前科学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发挥指导作用的状况”,有59.4%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好”或“比较好”。

  第四,知识分子肯定党的基本理论对个人成才的作用。有33.5%的被调查者认为党的基本理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46.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的作用”;有34.8%的被调查者认为其作用是“能指导人生发展”,有39.8%的被调查者认为其作用是“能提高综合素质”。

  2.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

  第一,知识分子对当代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较高。一方面,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人大代表选举,作为各级人大代表,他们认真履行职能,代表人民行使权利、表达人民的愿望与要求。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上海社会主义学院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民主党派成员中99%的人认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90%的成员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第二,多数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评价较好。调查结果显示:有56.4%的被调查者赞成“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观点,有56.7%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较强,且在不断提高”。另有相关调查显示,有59.6%的知识分子对目前党风状况给予积极评价。

  第三,知识分子在思想政治上拥护党的领导并积极要求入党。一项关于“高校知识分子政治倾向”的调查中,有58%的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有71%的人入党动机纯正,把共产主义信仰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本次调查中,对于“远离政治或与政治保持距离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观点,65.2%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不同意”。

  3.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现状的认同

  第一,绝大多数人对国家大政方针比较熟悉。如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有59.6%的被调查者能准确说出,有36.6%的被调查者能大致说出。

  第二,在对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认同方面,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的知识分子占36.6%,认为是“顺应了广大人民心愿”的占25.8%,认为是“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的占38.1%。

  第三,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选择“充满信心”的知识分子占65.4%,选择“不太乐观”的占20.1%,认为“无法预测”的占14.5%。

  第四,对当前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72%的被调查者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关于当前知识分子与执政党的关系,有67.1%的被调查者认为“融洽”或“比较融洽”。

  4.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

  第一,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要观点的认同方面,有76.3%的被调查者认为爱国“是一位公民的基本素质”;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55.6%的被调查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

  第二,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关键”,有39.4%的被调查者选择“普及主流文化教育”,48%的选择“倡导社会文明风尚”,22.4%的认为是“促进文化机制创新”,6.9%的选择“开发文化产业”。

  第三,知识分子肯定信仰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调查显示,认为信仰对人生“十分重要”的占50.7%,认为“比较重要”的占36.3%。

  同时,统计结果也显示出尚不尽如人意的一面:第一,对主流文化存在认识盲区。比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观点,有25.6%的被调查者表示尚不清楚。第二,在主流文化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知识分子与主流文化的内在关联

  调查结果说明,当代我国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呈现出的主导面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也是长期以来党对知识分子工作实践的基本面和主流。但不容否认,目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和盲区。因此,深入分析探讨知识分子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对于我们强化认识、寻找对策具有积极意义。

  1.主流文化的品质要素与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具有内在契合性

  促进文化认同必须遵循思想文化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主流文化的科学性品质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群体品质相契合,主流文化的创新性品质与知识分子求新求变的学术追求相契合,主流文化的包容性品质与知识分子善于比较选择的思维方式相契合,主流文化的实践性品质与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相契合,主流文化的广泛代表性品质与知识分子关切民生的大众情怀相契合。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呈现出的基本认同,与这些契合要素的内在对接密切相关。但与此同时,部分盲区和误区的存在,则与之契合度有限有关。因此深入挖掘主流文化的内在品质与知识分子群体特征的相关性和对接点,充分彰显主流文化的品质特征,善于激发知识分子的群体特性,对于促进其认同意义重大。

  2.主流文化具有天然的社会传播优势

  主流文化作为当今中国的执政文化,具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主要包括国家制度的设计优势、主导社会舆论的政治优势、掌控媒体组织的组织优势等。通过这些优势,党对知识分子在认同主流文化方面,通过一系列主要途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比如,教育型认同途径,即通过国家教育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学习认识过程;舆论型认同途径,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媒体的舆论引导性过程,据调查,有超过70%的知识分子喜欢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渠道了解国家大事;体验型认同途径,即通过一定或相关的社会观光考察,亲身感受国家发展的过程;职业型认同途径,即通过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专业和新闻媒体等文化岗位工作认同的过程;活动型认同途径,即通过参与国家组织的集中教育活动认同的过程。不可否认,这些途径为知识分子认同主流文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承认,这些传统途径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效果明显低于预期。

  3.主流文化可以为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建功立业提供时代坐标和现实文化场域

  主流文化是当今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它所描绘的当代中国发展蓝图,尤其是正在展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知识分子提供建功立业的时代舞台,而且也被实践证明是唯一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与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群体追求相一致。

  这种富有正能量的主流文化场域,一方面为知识分子确定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与国家建设事业坐标的重合点提供了重要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是不断激励知识分子拼搏奉献、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4. 文化价值多元、社会变革剧烈、西方文化渗透等,给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带来严峻挑战

  第一,文化是环境的产物。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了社会文化和价值的多元。

  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日益广泛,而知识分子则是其渗透的重点对象。

  第三,文化是社会相对稳定发展的产物,社会变革迅速导致主流文化建构缺失,主要体现为文本权威缺失和价值权威缺失。文本形态是政治文化赖以存在和征服社会、树立权威的重要方式。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由于社会变革迅速,缺乏系统严谨的文本建构,与人们对科学理论体系的经验性期待不符,容易导致认同的文本权威障碍。而价值权威障碍,主要体现在其所倡导的价值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导致其价值观念超越社会发展的阶段实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缺乏现实的引领力;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过于注重物质层面的发展,再加上对计划经济时代价值观的颠覆和否定,新的价值文化建构相对滞后,对人们思想道德的社会引导和约束过于松散,导致价值观断代和真空,出现价值多元和混乱现象。

  第四,主流文化的社会传播方式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趋势不相适应。选择适当的传播手段是促进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不再依靠传统的纸质媒介和会议方式。由于知识分子脑力劳动方式的特殊性,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天然的亲近和青睐。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主流文化在传播手段信息化方面相对滞后于其他文化,往往习惯于开大会、作报告、发报纸等传统方式,导致其在覆盖面、即时性、多样化、直观化、信息量等方面呈现相对弱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同效果。

  促进知识分子认同主流文化的疏导对策

  促进知识分子对主流文化的认同,需要在准确把握思想文化认同规律和知识分子认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主流文化自身建设与传播效能。

  1.强化疏导理念

  第一,强化遵循思想文化内在规律的针对性疏导理念。

  文化认同作为一个思想文化命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过度使用行政手段不易于激发认同主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过度彰显行政手段的强制性功能,会诱发其逆反心理,增加认同阻力,弱化认同效果。认同主体在选择和接受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一般存在需要驱动规律和自主选择规律。主体文化认同需要的广泛性决定了实现疏导途径的多样性和针对性。知识分子的需要驱动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归类、文化享受、思想认识提升和专业追求等方面。自主选择规律是指认同主体在对主流文化的接受认同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即自觉性和能动性特征。表现为主体在多元文化基础上的比较选择性认同,价值判断基础上的价值求同性认同,对先进文化的吸引性认同等等。

  第二,强化以教育引导为主的过程性疏导理念

  转变过分依赖灌输方式的观念。灌输式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相关理论的系统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对知识分子来说,主流文化建设的落脚点需要从偏重“外部”灌输转向注重“内外共生”。一方面,认同主体随着知识、阅历、修养、环境等的不断发展变化,其对主流文化的内在需要也会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主流文化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正是由于二者都存在一个不断发展建构的动态统一过程,需要进一步强化疏导的过程性理念,因而不能期待一蹴而就。

  第三,强化关注成才需要的发展性疏导理念

  知识分子往往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视为毕生的追求,而主流文化则是唯一能够为之提供用武之地的文化。实践证明,知识分子自我实现的追求与其对主流文化认可的程度往往成正比关系。知识分子从事的行业主要是知识、文化的创造和传播领域,属于人类精神财富的积聚层面,这种工作需要耐得了寂寞。尽可能减轻他们“为稻粱谋”的疲惫程度,会增强其对主流文化的认可度和亲近感。

  第四,强化发挥自身优势的选择性疏导理念

  切实克服当前宣传存在的“官话”、“套话”现象,增强对主流文化的亲近感。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虽然各自的总体目标、核心内容、面对群体、表达方式均不相同,但其内容却彼此交叉,表达方式也相互影响。必须大力推动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主流文化以其比较优势,赢得知识分子的认同。增强主流文化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就是在允许文化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同时,不断从所引导的其他文化中汲取新鲜、合理的成分,在巩固自身主导地位的同时赢得动态发展,取得相对的比较优势。

  2.完善疏导路径

  第一,坚持科学性,增强兼容性,体现多样性

  主流文化需要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来建构和不断完善其科学体系,充分彰显其科学魅力。知识分子在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主流文化的任务不是也不可能规避、消灭其他文化形态,而是要将不同理论流派的冲突规范化,“使适当的争论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活力源泉”。允许知识分子在经过自我体悟之后,实现对主流文化的理性认同。主流文化在形式上要尽可能摆脱以往生硬、造作、板起脸来教训人的架势,除了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的理论学习和集中教育之外,应着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过观念引导、典型引导、热点引导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疏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和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使人们乐于接受。比如,借鉴大众文化的时效性、现实性、时尚性和普及性等特点,并以真实性赢得传播的良好信用和效果。

  第二,增强时代性,强化畅通性,注重实效性。

  进入21世纪以后,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文化信息、传播思想观点的重要载体。“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征打破了国家对信息的垄断和控制,形形色色的各种主义、思潮并存于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现代信息手段作为一种工具,任何文化形态都可以利用。主流文化要利用网络平台对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深入浅出、令人信服的阐释;对网上的不实信息,要善于用事实说话,使谣言和谎言丧失存活空间;以现代信息手段的即时互动功能,使之在思想交流、交锋和对话中促进认同;在网评中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循循善诱,做到有的放矢,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第三,注重对等性,强化体验性,增强典范性。

  当前我国知识分子认同主流文化途径中的体验型认同具有认同感受的深刻性和认同结论的由衷性、持久性等特点。引导知识分子参与主流文化的构建过程,有利于促进其深入了解。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作为政治标签的刚性特征正在逐渐被学术研究的理性话语所替代,意识形态日益渗透到学术研究之中,通过学术思潮、学术话语等加以表达”,这种趋势既是知识分子参与主流文化建构的一种反映,也是进一步推进主流文化的科学性建设,在交流协商中促进其认同的双赢选择。社会实践体验是增进文化认同的基本途径。通过蕴含主流文化的场景教育和实践体验,能够强化认同主体对主流文化的接受情感、接受信念和接受意志。到各种类型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革命老区、革命战争遗址、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进行场景体验等,都是运用典范效应,在为其带来心灵触动的基础上增进对主流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山东省高职高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会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