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始建于1978年,隶属于省经信委。目前,拥有浮烟山主校区、潍坊滨海分校两个校区,主校区在校生14000名,办学涉及纺织服装、外国语、经济管理、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信息工程、水产养殖、艺术传媒、汽车工程等10余个领域,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全国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6项。开设的48个专业中的80%达到全国或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的水平。与加美英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22家国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98%以上,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每年各类培训鉴定人数均在2万人次以上,建院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6万多人。为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学院承办了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得到了全国职教界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并获得了“突出贡献奖”。
二、鲜明的办学特色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学院初步形成了“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国际化提升”的办学特色。
开展职场化教学,系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按照职场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建立每年一轮的常态调研机制,根据三年后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动态确定每级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企业和研发机构的真实项目、任务、产品、情景进课堂、进教材,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基础上,重点推动“职场化”课程建设,完善“职场化”课程认定标准、方式等。目前,学院开发实施366门工学结合课程,其中达到“职场化”课程标准的有100余门,基本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案例1:职院学子企业拜师傅,企业师傅职院招徒弟学院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联想IT服务管理)被山东省教育厅立项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5年校企共同招生招工320人。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协同育人机制,重点开展“五个共同”,即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体系,实施过程管理、共同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实施考核评价。该案例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2015年年会上进行推广展示。
案例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潍坊正达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正达双主体班”,与企业能工巧匠、管理人员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专业课程授课、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活内容。一年级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职业认知实训,从二年级开始,校企工学交替。企业人员参与专业理论课的授课并承担80%实践教学任务,带领学生进行设备操作、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诚信吃苦、团队协作精神、锻炼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案例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项目实战”职场化教学案例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为“体验为先-项目为本-创业践能 三层立体、产学互融”。2015年,该专业与山东泰宝公司、浩华地产集团两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项目实战”职场化教学活动。将学生分为49个团队,从事企业渠道维护、销售推广等工作。工作区域覆盖云南、山西、陕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7个省,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充分发挥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职业技能,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
案例4: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代职教课程改革
顺应信息化教学改革趋势,学院在职场化课程改革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合MOOC与SPOC、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理念,实施“互联网+职场化”课程改革,形成“线上、线下,职场化”为特征的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学生课前通过平台观看视频、完成测试、在线交流,面对面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分组讨论、项目实战、任务完成、展示交流、评价等。一年来,共开发605门在线课程,并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近两万名学生受益,登录平台学习达1166万人次,学生满意率达97.2%。学院在第15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及第27、28、29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做典型交流,多项案例入选教育部课题成果《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专著之中。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关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近几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中,不仅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培养,更关注学生创新创业、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全方位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基金研究项目,学校给予实质性的资金支持。出资为学生的创新项目申报国家专利,仅2015年申报专利1293项,其中发明专利226项。
案例1:学生创新创业之星
王宏,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011级学生,在校期间个人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授权2项,带领团队成员共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项;在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中,个人参赛作品3项,获得二等奖2项(防干烧报警热得快、防漏气升华装置)、三等奖1项(改进微型麦克风);2012年,组织成立系级“创新创业社团”并任团长。两年的创新创业学习,提高了他的研究能力,成为事业成功的保障。此外,他还工作之余开设微店自主创业,日营业额最高达到5000余元。
案例2:学生的创新让学生做主——创新协会
学院创新协会,成立于2012年,现有社员427人,每周进行一次专利培训与交流会,立足于培养社团成员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注重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和创新的综合能力。社团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专业教师近两年内,该社团在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荣获国家发明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案例3:“机械科技创新协会”
“机械科技创新协会”成立于2013年,本着“创新、学习、交流、竞技”宗旨,引导学生注重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设计、制作和创新的综合能力。成立以来,协会成员积极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比赛,共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5个;2013年度申报专利11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2014年度申报专利147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
打造立体化育人体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建设融合,构建融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课堂文化、职场文化为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校园文化体系:定期举办“崇德论坛”,邀请社会知名人士、高等教育专家、行业楷模座谈授课,提高学生道德境界,已连续举办100余期;推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前进动力,引导人生方向;从抓学生行为规范着手,以培养高素质公民为己任,倡导学生“戴校牌”“禁烟”“做义工”“走斑马线”等,培养其规则意识,塑造其职业精神;开设齐鲁文化与职场人生主题人文课程,实现人文培育和职场文化的完美融合。此外,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普法、环保、城市文明等主题宣传活动,使学生增强了社会认知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意识。
案例1:“算好人生三笔账,规划明天绣未来笔账”学生教育品牌活动
自2011年起,学院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算好人生三笔账,规划明天绣未来”活动,并使活动常态化,形成了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培养了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经济帐”使学生明白了家庭为自己的经济付出和机会成本等;“青春帐”则让学生明白了青春的宝贵;“人生规划帐”引导学生自觉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人生目标。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率、各项竞赛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稳定率显著提升,体现了职场人的较高职业素养。
案例2:强健的体魄是我们走向明天的根本——跆拳道社团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跆拳道社团,成立于2003年,现有成员200余人,经过10余年倾心打造,铸就了我院跆拳道的文化品牌,使其成为了我院的体育传统项目,竞技水平在全国高职院校层面处于领先位置。社团成员从2005年参加“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开始,至今已夺得该项赛事得33金、15银、13铜,学院也在2011年被中国大学生跆拳道协会设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华东区培训基地”。
履行高职院校职责,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近年来,学院大力开展社会服务,通过搭建专业研究机构、行业技术中心等平台,鼓励、引导教师推进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注重科技创新与技术成果转化,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三年来,学院共承担校企合作项目与技术服务项目300项,经费近1千万元;承担国家星火科技计划项目3项,承担市厅级科研立项项目157项,承担山东省工业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与技术创新项目9项,承担省“两区”建设重大带资课题1项,承担省蓝区建设人才发展项目2项。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95 项,潍坊市科技进步奖9项。学院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潍坊及周边地区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多次被潍坊市政府授予服务中小企业先进单位。
案例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软件技术(联想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专业于2015年引入联想集团课程体系,为知名企业培养具有高素质Andriod开发技术型人才,共同研讨定制联想以移动互联专班教学体系、考取职业证书和企业实习相关事宜, 2013、2014连续两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应用软件开发赛项获得一等奖。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移动互联软件前后台开发能力及测试能力,为企业培养大批适应全球化企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案例2:专业教师服务企业发展
王俊英老师到山东崇德纺纱公司挂职,担任检测中心主任,该公司因建厂时间短,技术力量较为薄弱,该老师到企业后,主要负责纺纱的质量和工艺技术,严格把关企业的纱线质量,纱线的质量在其他同品种中名列前茅,王老师在公司任职期间,公司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从未因为质量问题收到客户的反馈。
案例3:专业教师服务企业发展
学院纺织服装系教师孙金平、杨晓丽受聘到崇德服饰公司,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服装面料、订单识别上给企业专业性的建议,并且利用专业的优势,针对库存的面料研发新品种计划共3期,产值达90万左右。
三、骄人的育人成效
因为办学贴近社会需求,育人理念先进,强化能力培养,毕业生不仅走出校门就能直接顶岗工作,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创新意识,发展潜力大,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涌现出了以鲁泰集团董事兼副总经理、全国劳动模范王方水,“兰精”集团大中华区IT经理宋林青,山东泰山体育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艺伟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
案例1:优秀毕业生徐艺伟,学院2000级信息系计算机1班毕业生。山东泰山体育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建设了如十一届全运会等大型比赛运动场,公司销售额达9000多万元,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
案例1:职业发展
自2010年10月至今,有300多名学生到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多功能厂实习,特别是2011届机械、机电类毕业生,在北京工厂艰苦环境中,根据公司规定脚踏实地的工作,成绩特别突出,有65%的学生成为公司各主要管理岗位的骨干。有林腾腾、蒋靖宇两名学生升为公司工段长调度,分管五个班,每个班20多名员工,更有大批优秀的学生担任班长等重要职务。全部女生进入公司办公室从事计划、质检、工艺等重要岗位,学生发展空间巨大。年薪4—8万元。
案例2:职业发展2006年7月至今,学院学生有1200多人到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实习,截止2015年9月,有500多人继续在公司各岗位工作,其中3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60%)由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通过公司竞聘到重要技术、管理岗位担任重要职务。2003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贺志强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该生在学校期间,经过学校培养,各方面表现突出,曾担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由于工作突出,被公司派瑞士和德国参观学习。由于工作的努力在2011年度表彰中被授予总裁特别奖。曾担任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CAM课主管,主要负责模具的加工与工艺流程;后担任公司采购部SOURCING经理;现担任公司设备采购评估、设备运行质检部门负责人,年薪15万元以上。
案例3:职业发展
自2005年3月至今,学院近500余名学生成功在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就业工作,特别是我校的2002级、2003级、2004级优秀毕业生中有50%的学生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成功进入公司重要管理岗位。张跃水就是我校优秀学生代表之一,2005年12月进入公司工作,在车间装配一线工作两年,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由于表现特别突出,被公司提拔为2号分厂车间主任助理(计划员),2012年9月,经过全厂考试等多项考察,现担任公司采购部总计划一职,年薪7-10万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