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所处的烟台开发区分布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学院是开发区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多年来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学院秉承“好学敏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建设“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精技、严谨、关爱”的教风和“明德、尚能、友善、笃行”的学风,取得良好的办学实绩。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山东省德育优秀高校”、“山东省技师工作站”、“烟台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一)学院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
学院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为指导,以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办学总揽,以师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为办学追求,办学定位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注重办学内涵提升,对区域经济人才支撑作用强大,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技能培养、全人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优势突出,省内乃至国内高职院校中有了很好的影响力。
(二)办学规模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轻化工程系、信息与传媒系、工业技术应用系、动力工程系8个教学系、基础教学部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室。截止2015年12月31日,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9102人,其中三年制高职生6447人,五年一贯制学生2655人。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以高职院校评估为引领,实现从技工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变
2011年,学院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我们以此为契机,转变办学理念,全面实施教学改革,推动办学转型和内涵提升。
1.发挥数据平台导向作用,建立办学目标管理体系。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是办学的指挥棒和方向标。首先,我们将数据平台导向作为办学目标决策基本依据,建立数据平台常态化管理机制,将数据平台作为知识管理与办学绩效监控的有效工具,教学和管理人员广泛参与平台建设,办学数据及时更新。我们利用教育部大数据开展纵向、横向比较,查找办学差距,校内专家深入开展自我诊断分析,领导班子专题研究决策,既找准自身不足,又有目标定位。其次,围绕办学状态改善,分解落实办学目标。围绕办学关键环节,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把决策目标任务逐项层层分解,各教学系、各职能部门契合目标,制定工作任务,明确形象进度和预期成效,责任落实到人。重点项目实施月度情况汇总、季度通报、半年部门工作汇报,把办学状态分析和改善贯穿工作始终,及时纠正工作偏差,确保与核心目标不偏不离。再次,建立办学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围绕办学状态和办学关键指标的改善、日常教学运转、课堂质量监控、为学生服务、科研工作、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目标进行考核,通过跟踪督导、考核评价,引导各系和职能服务部门持续改进办学绩效。另外,实施办学绩效奖惩机制。学院将人才培养关键任务指标按权重分值、形象进度、成效效益纳入考核体系。每月公示工作成果,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年终,对照数据平台将办学状态改善的“贡献量”作为绩效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平台建设与绩效管理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
2.多种模式强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融合。学院与150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以多重利益链来驱动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在学院层面建立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理事会,在各系建立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另一方面,校企建立双向挂职基地,在校内共建5个生产性实习基地、10个应用技术研究所、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横向联合,形成企业应用工艺技术孵化中心。再一方面,通过项目载体促进校企合作,学院与斗山机械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全面合作关系,近两年企业为学院提供价值近两千万元的实训设备。学院是德国德马吉有限公司在全国选定的20所中高职合作院校之一,是阿里巴巴“百城千校,百万英才”培训项目烟威地区唯一合作院校。同时,学院作为烟台唯一的“金蓝领培训基地”,凭借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优势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近两年,为企业职工培训2400多人次,仅2014年,我院培训高级技师400人、技师500人,培训鉴定人数列省、市第一位,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3.适应区域经济转调升级,推进专业体系建设。我们认为,只有主动对接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才能赋予办学新活力。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围绕高端产业聚集区产业链细分专业特色,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和资源现状,力图通过系统扎实的专业建设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我们的做法:一是选择优势,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带动一般,在平衡校内因专业差异而带来的一些矛盾的基础上,集中优质资源,注重创建特色专业,把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打造成省级特色专业;二是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专业发展的预见性和敏锐性,经过广泛调研论证,新组建了电气与新能源工程、信息与传媒、轻化工程3个教学系,围绕物联网、电子商务、高分子材料、航空服务等开设新专业。目前,学院30个专业中,与烟台市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相关联的占了四分之三,实现了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三是以“群”意识整合教学资源,开展专业建设。在资源配置上力求各专业之间能够互相支撑,通过交叉、融合,培育新的特色,形成良性循环和共生共荣。如,在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我们将全院所有机械和电类的基础实训车间统筹共享;对于多个专业共用的机械加工类设备,按照功能设立教学工作站,由教务处和实训处牵头管理,资源的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4.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我们结合宁波职业学院的项目教学和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结合二者的优势,在巩固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落脚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重点扶持5个一体化示范专业,引领辐射专业整体建设,形成了一批成果。近年,建成了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教改项目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6个,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数控技术两个专业分别成为山东省五年制和三年制教学指导方案开发的牵头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两个专业成功与烟台大学、滨州学院开展“3+2”专本分段贯通培养试点专业,有“山东省首席技师”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技术能手”4名,高级技师122名,市级突出贡献技师5名,市级首席技师3名,市级技术能手19名。通过实践探索,使各系开始牢固确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落后就要被淘汰”的生存意识。学院进一步凝练了专业方向,历练了专业队伍,构筑了新的专业建设体系,学院专业建设整体实力得到不断提升,特色专业优势更加明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满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