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2016-05-06 16:01: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一、学院办学情况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隶属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2015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学院以招收视障、听障、言语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和多重功能障碍学生为主,中高等教育兼容,主要开展残疾人和残疾人康复教育工作者的学历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学院紧扣残疾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对残疾人康复教育人才的需求,开设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康复治疗技术、特殊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高职专业和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言语听觉康复教育、中医、计算机应用5个中专专业,可对27个工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在校生1568人;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办学特色鲜明,教育培养成果丰硕,是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残疾人体育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和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及山东省残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学院有在职教职工125人。学院占地170亩,建筑面积37500平方米。学院办学设施设备先进,校内无障碍设施完善,校园建设实现数字化。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10万元,有文体教学馆、语音室、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和数字化图书馆各1个,电子阅览室8个,其中视障阅览室1个,共有电子阅览位476个;建有53个多媒体教室,全部配备多功能交互智能平板,兼容多媒体、电脑、电视等功能,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遍运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3万余册;引进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数据库、电子图书库系统、工具书检索系统、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博硕论文库等电子资源,数字资源容量达到49125GB。学院有室内外全彩和双基色LED大屏幕共280平米,校园因特网、有线电视网、教学与安全监控网覆盖全校,实现光纤入户。建有5个校内实训基地,包括47个实验实训室,与21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公寓配套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无障碍设施完善,宿舍内每人一个网络端口,上网免费,可适应不同残类学生的需要。文体教学馆内有校史馆及展览馆、影视报告厅、视障学生使用的综合球类馆、国际标准的乒乓球馆及器材、专业篮球场等。学院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提供了充分保障。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院有专任教师78人,专任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者2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教师总数的30.76%;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23人(其中教授2人、高级讲师21人),占教师总数的29.48%;“双师型”教师39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6.3%。外聘专家13人。
  二、学院办学特色
  学院深入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的现代残疾人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建成承担残疾人和残疾人康复教育工作者培养任务、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学校。
  学院按照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培养质量,不断实践和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走出了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
  三、学院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办学成绩。学院在我省及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领域发挥了引领和辐射作用。2009年,学校作为全国残联系统特教学校和山东省的唯一代表参加了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会议并作了典型发言,学校办学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全文刊登。2012年,学校作为全国特教学校和山东职业院校中的唯一代表参加了教育部在德国举办的首届中国职业教育展。
  2015年,学院1名教师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复赛选拔比赛,荣获决赛一等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2011—2013年,学校连续3次代表山东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承担特殊教育专项成果展,获奖总数排名均第一。
  2015年7月,学院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荣获8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获奖总数排名第一。学院艺术团参加山东省青少年舞蹈大赛荣获一等奖。
  原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原省长韩寓群、姜大明,原中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现任省长郭树清、中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等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天津全国职教成果展览会上多次视察学校展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给学校寄来贺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
  学校言语听觉康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言语听觉康复教育师资的重任,毕业生遍布全国,成为各地言语听觉康复中心和特教学校的骨干。如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对学校毕业生高度认可,并因此积极与学校合作成为学校校外实训基地;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深受各地医疗机构及按摩中心的认可和好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每年在毕业前就被抢定一空;工艺美术和美术绘画专业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都被上海汉光陶瓷、江苏宜兴陶人葛紫砂壶研究所专家工作室引进。此外,学院校外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就业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很多同学在实习阶段就和用人单位签约。
  该院听障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曾先后三次走进中国美术馆展出,三次走出国门,赴丹麦和德国作艺术创作交流及展示;六件木雕和六件蜡染艺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性收藏。我们的学生,有的在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有的在国内外体育赛事上摘金夺银,破世界纪录;有的在残运会上夺冠,有的成为奥运会青年营营员代表,有的成为奥运会手语指挥,有的被评为国家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院艺术团的同学参加省级国家级文艺汇演、舞蹈大赛等多次获得金奖。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决赛中,学生作品获奖丰硕,表现优异,残障学生表演的节目两次应邀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颁奖晚会。
  残疾人职业教育就是生存教育、就业教育。该院毕业生自2005年以来,连年供不应求,对口就业率超过92%。毕业生追踪调查显示,该院80%以上的毕业生当年工资收入达到同等健全人的水平,20%超过健全人。有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开连锁店,安置了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该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振兴山东残疾人体育突出贡献奖等30多项省级荣誉,是“‘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基地”、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基地。
  (二)办学经验。学院办学过程中,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并举,按照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践和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思路,开创了“教室车间化、专业产业化、学生作品商品化”的培养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质量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生理代偿功能,因材施教,挖掘残疾学生的发展潜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特点明显。学院积极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文件要求, 按照“以市场为导向,适合残疾学生生理特点和社会对残疾人康复教育人才的需求,依托行业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本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的原则,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狠抓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辐射带动所有专业建设,形成与各类残疾学生特点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2015年,扎染、蜡染专业方向被教育厅推荐为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5个中专专业在全省中专专业分类评估中,均被评为示范性专业。
  开创了具有特教特色的培养模式。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该院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大力落实“教室车间化、专业产业化、学生作品商品化”的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和系统的实习实训,把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用强化实践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具备了和健全学生相竞争的能力。服装专业于2004年实现接单生产、来料加工,至今已形成一定规模,接单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工美专业自2006年开始,走作品商品化的路子,如今每年可制作千余件作品,作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工美专业制作的多种多样的礼品,受到来院视察和参观领导的高度赞扬。这种培养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职业技能,还为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减轻学生了的经济负担,有的同学在校学习期间,每月收入超过两千元;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不仅降低了企业招募人员成本和风险,还节约了教育资源,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实习点变成了就业点,职业教育和就业融为一体,让原来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一头热,变成各行业、企业齐抓共管,让育人、用人两条线,变成了企业、学校一条心,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的良好效果,切实推动了残疾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优秀毕业生事迹
  该院毕业生凭着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脚踏实地,勤奋敬业,心怀感恩,奉献社会,用实际行动回报了母校的培育和社会的期望,为母校赢得了声誉,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优秀毕业生黄永事迹简介
  黄永——黄永陶艺工作室设计师,听障,1982年3月生于山东省费县,我校2002级工艺美术大专学生。
  2005年开始学习陶艺制作,2012年10月在临沂市费县建立黄永陶艺工作室。2013年,黄永加入山东银光国际文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自己的个人工作室——银光文创园黄永陶艺工作室。黄永陶艺工作室是一家自主经营的陶艺艺术品的工作室,陶艺品是指以陶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12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艺术品。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磨练,黄永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陶艺师。其工作室年收入60万元,到2016年10月,预计安置残疾人就业10人,厂房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其中包括产品展览室、制作室、原料储藏室、成品库、窑炉车间、员工宿舍、餐厅等(整体规模还在继续改建),主要经营制作家居摆件、会议礼品、高档艺术品、大型陶艺雕塑、大型陶艺群等。所有作品均由黄永自主设计,他的作品表现手法较夸张、奔放,线条粗犷,意境深远,作品形态憨厚、开朗、朴实、单纯,栩栩如生,采用漫画变形体态,人物性格妙趣天成,震撼人心。
  多年来,黄永先后荣获一系列奖励和荣誉。2012年12月,获得临沂市文广新局《沂蒙文艺奖》二等奖;2013年10月,陶艺作品《沂蒙泥塑》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大连)轻工商品博览会“中轻万花杯”创新产品奖评选为金奖;2013年11月,陶艺作品《沂蒙山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天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14年2月,黄永的“沂蒙泥塑制作技艺”被临沂市文广新局评选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3月,陶艺作品《民国少女》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创新作品大赛金奖;2014年5月,被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评选为“齐鲁文化之星”;2015年3月,被费县县政府评为2014年度费县百名创业创新标兵;2015年3月,陶艺作品《雕塑-沂蒙民俗雕塑群》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2015年4月,被费县共青团县委评选为“费县十大杰出青年”;2015年4月,被临沂市文广新局评为“临沂市乡土人才”;2015年5月,被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临沂市十佳自强模范”称号,并记个人二等功一次;2015年8月,被临沂市行业协会评为“临沂市陶瓷艺术大师”,陶艺作品《气吞山河》获得山东省陶瓷协会举办的“银光杯-中国好陶瓷”创新作品评比银奖。2015年10月,陶艺作品《江南民俗》在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银奖;2015年10月,陶艺作品《忆江南》在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铜奖;2015年12月,被中共临沂市委评选为“临沂市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2月,被中共费县县委评选为“2015年度十大先模人物”。
  优秀毕业生陈欣事迹简介
  陈欣17岁因患视神经萎缩双目失明,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不像命运低头的精神,身残志坚用所学一技之长带动残疾人就业以自身行动回报社会,失明后他自学了盲文和盲用电脑,2002年来到于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针灸推拿大专班。学习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共取得一等奖学金四次,二等奖学金一次,荣获优秀团员,山东省优秀三好学生等称号。2007年毕业后, 自己开办了第一家康宣堂盲人推拿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陈欣的按摩店由原先的一家发展成现在的四家直营店,总营业面积达3000平方米,共培训和安置残疾人60余人。陈欣说自己有两个愿望:一是想做好培训,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盲人通过这项技术受益。还有就是想让自己的按摩技术走出山东,走向国际,“把中国的盲人推拿做成一个专业按摩技术的代名词”。
  2008年5月被济南市政府授予“济南市自强模范”称号,11月在济南市盲人推拿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个人和团体三等奖,12月晋升为盲人职业推拿医师。北京高等中医药培训学校毕业班优秀毕业生;济南市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盲人保健按摩项目第二名;山东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盲人保健按摩项目第一名;全省共享阳光残疾人自主创业中成绩突出被评为自主创业模范;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盲人保健按摩项目荣获第八名。
  2012年荣获济南市十佳自强人物。
  2013年5月康宣堂投资近180万打造了康宣堂山师东路店,无论是在营业面积硬件设施 技师水平在我市盲人推拿中均名列前茅。
  2015年7月在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陈欣脱颖而出,获盲人保健按摩比赛项目第一名。
  与中国推拿协会秘书长-大成推拿术创始人臧福科教授合影
  优秀毕业生康志敏事迹简介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系列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夫人彭丽媛陪同APEC“太太团”参观残疾人艺术展,被聋哑陶艺师康志敏的作品所吸引。众多参观者啧啧称赞其陶塑作品的艺术造诣,更加赞叹这位年轻聋哑人身残志坚,用意志和毅力写下的传奇人生。彭丽媛打着手语告诉康志敏:“我和你是‘老乡’。”康志敏高兴地向彭丽媛竖起大拇指。
  康志敏于1999年进入我校工艺美术专业学习,开始接触陶艺和刻瓷。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中专毕业,并进入大专应用设计专业继续学习,2004年大专毕业。在校期间,康志敏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超过常人的毅力发奋苦读,系统学习了国画、木雕、刻瓷、陶艺等知识,这为他今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我校毕业后,康志敏来到济南汉方陶艺工作室工作。由于他基本功扎实,艺术素养高,很快就从一名学徒成长为“顶梁柱”,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2006年,康志敏到上海工艺陶缘陶艺工作室从事陶艺创作,受到上海多位工艺美术大师的指点,作品开始融入了海派风格。
  2013年8月,康志敏在北京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举办“自强不息,陶若天成——龙人康陶艺精品展”,展出的作品在京城艺术圈引起轰动。作为我校的优秀校友,康志敏以他杰出的艺术才华为母校争光,为残疾人的成长做出了榜样。
  康志敏向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夫人赠送陶艺作品
  五、校企合作典型事例
  该院与21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实习就业基地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满足教学和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课程大纲和实施计划。各合作单位以先进的设备、生产和有关工作经验为学校相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支持,并及时反馈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情况。学校依此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毕业生满足企业和自身长远发展需要。
  在此基础上,学校大力开展以“订单培养”为模式的校企合作,积极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有规模、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事业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根据各企业的情况、特点,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实施计划。其中典型合作案例如下:
  (一)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合作情况
  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是我国日用陶瓷骨干企业,主要生产高档酒店用瓷、顶级礼品瓷和工艺美术瓷,有五大瓷种,50余个系列,3000余个品种。其中,镁质强化瓷全国销量第一;鲁青瓷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重点传承保护品种,全国唯一;水晶骨瓷、水晶玉瓷是自主研发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具有国际一流水平,被授予“当代国窑”称号。宾馆用瓷被选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用瓷、北京奥运会用瓷和驻外使馆专用瓷,鲁青瓷和工艺美术瓷被选为国礼,供赠送外国总统或元首。公司是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山东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荣获中国陶瓷行业杰出企业、中国陶瓷行业十大名牌、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等称号。
  学院与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2015年4月,该院派遣2013级大专1班20名学生前往该基地实践,毕业后有3名毕业生签订工作合同。2015年9月,该院安排2013级工美2班15名学生和2014工大1班21名学生前往该基地顶岗实训,有4名学生有工作意向。双方通过近几年合作,成立了以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修订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共同研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来自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该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获得了企业领导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与山东顶联信息产业股份公司合作情况
  顶联信息产业股份公司前身是山东顶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智慧校园运营为主的高科技企业,采用“系统集成+软件研发+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顶联信息产业股份公司员工敬业、诚信,善于学习、合作、创新,经过多年的沉淀已拥有一支富有现代化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开发力量雄厚的团队,秉承“凝聚科技,服务客户”的宗旨,致力于为我们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对接社会需求,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2014年9月,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前身)与顶联信息产业股份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派遣2012级大专班8名学生前往该基地实践,毕业后有3名毕业生签订工作合同。2015年3月,该院派遣5名毕业生前往该基地实践,毕业后2名学生签订工作合同。2016年3月,该院安排6名毕业生前往该基地实践,已有3名学生有工作意向。通过这几年合作,成立了以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修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共同研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来自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该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也通过认真的态度、扎实的知识、勤恳的作风获得了公司领导的一致称赞。
  (三)特殊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与上海市残联康复中心合作情况
  言语听觉康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与上海市残联康复中心合作,并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和阶段性实习协议。2015年2月,该院派遣4名毕业生前往该基地实习,毕业后3名学生签订工作合同。2016年2月,该院安排5名毕业生前往该基地实习,已有4名学生有工作意向。通过这几年合作,该院特殊教育系与该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生的业务能力得到中心领导、实习带教以及学生家长的好评。该中心领导甚至称赞我校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比同期在中心实习的本科院校学生要高很多,上手非常快。
  近三年来学院订单培养的毕业生被录用率达90%以上,为广大残疾学生掌握扎实的一技之长,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平等参与共享社会文明进步成果做出了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