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机电工程学校: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

2015-05-07 19:41:00来源:大众网作者:

近几年来,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始终坚持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拓展合作的“宽度”与“深度”;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瞄准企业需求,改革合作模式。自2006年开始,我校与山东东星表业有限公司、淄博市周村嘉周宾馆有限公司、山东知味斋餐饮娱乐有限公司、西铁城(中国)精机、山东科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开创了校企深度融合新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与企业大力开展的“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期间大众日报、淄博日报、周村报都对我校的“校企合作”,做了大量的报道。

一、“企业冠名班” ——订单培养,共同招生。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和方案,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组成招生小组,到所在地初中学校,通过共同宣讲和组织毕业生到学校、企业参观等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校企双方。学生入学前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和相应的培养协议,入学后编入“企业冠名班”,并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这种“双录取”的方式让考生和家长吃了定心丸,不再为就业担心。此前我校已在多个专业实施冠名班招生,如 “东星表业班”、“嘉周班”等,同时学校还与山东知味斋餐饮娱乐有限公司成立了“知味斋厨艺学院”,拓宽了合作深度。

二、“厂中校”“校中厂”——双元办学,一体培养。

成立由学校领导、专业课教师和企业领导、企业高技能人才为成员的校企一体化办学领导小组。该小组主要职责包括依据市场及企业需求,拟订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标准及规模;加强专业调研,研究修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例会,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相关制度,让企业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实习,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适合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的校本教材。学校按照企业要求设置课程,大量融入企业文化、企业专业知识、企业案例和行业经验教训;企业安排专人授课,把学生派驻到实训基地实习,在各部门轮岗;学时和学分也相应调整,学生毕业即达到上岗要求,能直接投入工作。

把学校办到企业,即“厂中校”,东星表业公司在在生产车间中划出专门的区域,投入数控NC、加工中心、数控对钻机、钻床、磨刀机、投影仪等高精密设备满足在校期间穿插到企业实习要求,实习期间以公司专业人才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现场亲操实做,保证了“做中教”、“做中学”理实一体学习情境任务的实施。

让学生在学校车间实训期间就可以加工企业产品,即“校中厂”,根据企业产品的生产要求在学校进行实训设施配备,实现工厂化教学环境。在数控实训车间,利用我校数控加工中心为东星表业公司加工表壳还利用我校数控车床为煜铭汽车配件厂加工刹车盘,师生的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样的培养模式在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已经实践了近8年之久,多年来,学校为周村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从淄博机电工程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进工厂不需要培训就可直接上岗操作。在目前很多大学生就业艰难的形势下,近几年来该校毕业生都是没等毕业就被预定一空,到企业后,很多担当了技术骨干和中层领导。

三、“请进来,走出去” ——双师团队,专兼结合。

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建立行业企业专家考评教师机制,积极引进企业能工巧匠进学校,构建“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走出去,专业教师进企业提升实力,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了《教师进企业实践实施方案》等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请进来,能工巧匠进课堂增强合力,孙建光,山东东星表业技术部部长;朱波,山东东星表业工程师;孟庆伟,淄博嘉周热电厂焊接技师;张同杰,山东三金集团焊工技师;李林,山东东星表业人力资源部部长……他们有的参与专业实训指导,有的参与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有的是专业建设顾问。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深化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办学创新。校企合作育人,使人才培养从校内走向校外,促进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校园文化参与与企业文化体验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形成“开放、合作、服务”的良好办学形态,打造专业品牌,提升学校社会形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得到了合格的、可用的后备人才资源,改善了企业员工结构,为企业中长期发展做好人才准备。这些真正实现了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龙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