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背景下的职教师资培训的课程开发

2015-05-08 20:18:00来源:中职校骨干教师培训网作者: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摘要】师资培训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促使接受培训的教师业务知识的更新、教育态度的改变、教学技能的提高、职业行为的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背景下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的实质、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流程。

  

  【关键词】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 师资培训 课程开发

  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理想模式。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是指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相互促进的机制上,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普通文化知识、职业专业理论和技术以及实训教育的同时,又在企业中通过多种实习方式形成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生实践教学指导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师资培训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促使接受培训的教师业务知识的更新、教育态度的改变、教学技能的提高、职业行为的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那么,作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我们的工作是为职业院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升服务,做好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培训过程的管理。开发培训课程是每一个培训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和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对课程开发意义的认识,而且还要认真研究在工学结合职教模式下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的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和策略,以适应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

  一、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的实质

  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的实质就是培训者将受训教师的需求以及课程资源多方面要素进行收集、加工,并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加以整合的过程。

  简单地说,职业教育教师培训需求就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求具备的”与“现在具备的” 之差。如果将职教师资的培训需求放在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来考虑,目前,职教师资培训需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发展对职教教师的需求。科技进步与生产中高科技含量的增加,新职业技术岗位的出现及其智能含量的增加等,要求技术人才适应这些岗位,这就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我们大部分的教师是从普通高校走出来的,对职业教育和教学还不完全熟悉,所以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十分必要。

  二是专业发展对教师的需求。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其发展内涵是多层面的、多领域的。教师的培养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一次成型,其培养和修炼是一个长期学习与提高的过程。社会在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的培养模式的出现,需要职教师资的业务水平随之拓展延伸。

  三是教师自身个性发展的需求。职教师资培训课程的开发必须对教师个体需求结构做周密的分析并满足教师个性发展的归宿。首先,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教师需要担负起相应的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层次,因此任何一个教师总是把高层次的学历作为自己追求的首选目标,而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又会出现另一个新的目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某一学科方面的理论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实践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还及时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新知识、新工艺,需要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自身的角色行为。所以,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是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内部驱动力,课程开发一定要根据教师这些需求的客观实际来确定开发计划、方向和内容。其次,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具有层次性。由于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的不同,各自的社会阅历、工作环境的差异,需求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特征。所以,课程开发又必须兼顾教师个性发展的层次性、多元性,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再次,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具有渐进性。一个优秀教师的品质是逐步发展和积累起来的,一些素质在职前的大学中已具备,而另一些素质则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养成的。因此,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里,课程开发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梯度推进,滚动开发。在课程开发的内容、途径、手段等方面要重视教师自身个性发展的需求,从单一走向多元。

  教师的“培训资源”是指用于支持和帮助学习活动的有关要素的总和,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以及信息等要素。就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背景下的师资培训资源来说,除了一般意义的教室、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教材、教参、计算机软件等外,还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前沿科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影响的相关知识,这些相关的知识已经或正在渗透到职业教育之中,也必然成为教师培训的课程开发资源。二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形成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如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本地、外地的比较成功的实验经验、做法、方案,名特优教师的教学理论及成功个案等。三是培训者以及被培训者个体的教学科研成果。在这几个方面的培训资源中,我们尤其要重视对培训者自身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多数参加培训的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不但是课程资源的摄取者,同时也是课程资源的拥有者。

  二、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体现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是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化。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知识型教师的知识优势在职业教育战线上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好教师,一方面新观念、新思想的激增,原有知识大量老化,另一方面专业教学的本意不是机械的传授,而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二是替代型向指导型转化,传统的普通教学教师以诠释教材为要求,学生以理解为目的,然而在职业教育中是以学生主动参加和自主活动为主体意识,教师不仅要教,而更在导;三是应试型向能力型转化,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首先认识到,在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背景下的“工”是手段,“学”是目的,学生在“工”的体验“学”的升华,“学”的认识在“工”时实践。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职业院校教师不可能只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才能,有效的解决教学当中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其职业活动中必须运用一系列独特的专业技能,这就是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标志。一个达到专业水准的职教教师应掌握一般教育学知识,包括课堂教学管理及知识学习的一般原则与策略;课程知识,包括对课程、教材、概念的演化、发展趋势的了解;学科教学法知识,是指理解和转换各学科知识所需的专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育情境知识;是指教师能够驾驭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同时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基本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反思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3、加强实践能力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引进和渗透新技术、新成果。职业教学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要求他们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鉴于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双师型”师资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必具条件。因此,在职教师资培训中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

  4、适应当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水平

  职业教育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业教育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所以说职教师资培训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当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水平。

  三、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1、确认培训需求

  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确认培训需求,即“培训的必要性”。培训需求的确立,主要从目标、价值、成本、资料、管理者和被培训者的支持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分析培训需求是确认好培训需求的前提。可按分层分析法,如对所确定的一定范围内组织的层次分析;按一定年级、职位划定的岗位层次分析;可根据个人表现、考核业绩来进行个人层次的分析;还可就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时段层次分析。具体到某一个层面,又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如面谈法、问卷法、观察法、走访法等等。通常情况下,这些分析方法是交叉使用、不可能绝对划分的,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试以“学科课程标准”培训为例,分析需求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找职业院校有关领导、教师、研究人员了解学习要求、体会;

  (2)深入职业院校教学第一线进行现场视察、调研;

  (3)让教学一线教师进行自我评估,提出培训要求;

  (4)研究书面材料(教案、会议记录、作业、教材)。

  在此基础上,特邀培训学员就下列问题做出判断:是否有培训的必要;主要有哪些问题;采取怎样的方法培训最好;需要收集哪些资料、信息等。课程开发者将这些情况做认真深入分析确认之后,才可以确立选项、专题、方式。

  2、设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就是通过培训要达到的结果。这个“结果”,既是学习者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又是课程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所要瞄准的目标,通常用“了解”、“掌握”、“提高”、“达到”等行为术语表达。目标的设定、一方面由组织需求和学习者个人需求共同商定,另一方面又受到培训资源的制约而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开发者不能一味“锁定”目标,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随时对目标做出必要的修正,并在开发进程中要思考下列问题:

  a)课程目标的可接受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b)学习者的需求如何在开发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c)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途径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培训资源?

  d)开发的顺序如何确定,哪些应优先考虑?

  e)目标能否达到,如果是开发小组,人员怎么分工、调配?

  3、编制培训方案与内容

  制定培训方案、首先要阐明培训的目的,其次是说明培训的内容、顺序、教师类型及培训对象、培训形式、时间安排等,最后是实施措施。在编制培训方案时,“课程内容”应该成为方案的重点。编制课程内容之前,开发者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多媒体视听设备等,广泛收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征集培训方面的专家、学者意见,尤其是要善于发现、捕捉、收集、整理被培训者自身的经验,使之转化为开发成果,还可以借鉴已开发出来类似课程的经验。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影像、图文形式,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应该体现“简洁、生动、活泼、实用”的特点。

  课程内容的编制必须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所以,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以及可利用的其他课程的信息必须经过筛选、分类、排序和鉴别,课程的内容的选择安排必须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编制还应该注意合理选择培训条件。这里所指的“培训条件”主要是设备、材料、人员、经费、时间等客观因素。

  4、选择培训策略

  在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时,我们必须考虑的另一个环节是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达到课程目标。培训策略的选择从总体上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被培训者是学习主体的思想。要以被培训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彻底改变主讲教师“一讲到底”的局面,真正做到双向互动,把讨论式、对话式、研讨式等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运用到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之中。

  (2)必须与培训内容相一致。比如学科知识性的培训可以讲授或讨论为主。技能性的培训应以示范、演示、表演等方式见长。情感态度的培训则以情景模拟为主效果可能更好。

  (3)必须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师资培训容易受时间、场地、人员多寡、教学设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大面积、应急式的全员培训,因时间短、内容多、学习人数相对集中,不宜采取观摩式、研讨式,可以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教学设施要求较高。

  5、参与课程实施

  在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程开发者一定要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培训组织的全过程,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评估,对已经发现的偏差做出修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其中又主要侧重于培训的预期目的是否达到、课程内容是否完成,以及实施的措施是否落实等问题上,以便更好地完成既定的开发计划,为新一轮课程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年.

  [2] 潘海燕等.教师继续教育专职培训者必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1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