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孙宝源
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是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也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改革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教训内容,更需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师资的培养和培训作一初步探讨,并介绍一下我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就教于同行。
一、 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理念
如果说中国普教师资的培养已经成熟的话,那么,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只能说是起步和探索;如果说职教师资的培养只是起步和探索的话,那么高职师资的培养只能说上在规划和试点。今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之猛,与高职院校师资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匮乏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上应该如何来做呢?我们认为要着力"四个方面"入手。
1、 从"双师型"要求入手
对高职师资而言,必须是讲师与工程师的复合,即既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验、实训指导。这在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基本要求。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袭用了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两大系列,虽然多次研讨,至今仍未能改变这一现状。
我院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具体理解是:①具有现代的职教理念,②能够讲授两门以上的专业理论课,③能够熟练运用实验实训设备开设两门以上的专业实验、实训课,④能够指导高职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⑤能够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设现代应用技术短训班,⑥能够很好地胜任校企合作工作,为企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⑦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实习工作,⑧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能够进行不断学习和进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从师范生要求入手
作为高职院校的师资必须懂得职业教育,懂得职业教育心理学,懂得职业教育教学法,而这几乎是我国当前高职师资中的一个盲区,所以,补课和继续教育已成为这些高职师资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教师应该首先学会如何"先生"。
3、从复合型要求人手
高职师资的培养目标是集理论、技能和师范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这种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于知识的复合(例如机电复合、土建管理复合、外语与专业复合等),也在于能力的复合(管理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从时代要求入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人对事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对高职院校师资来说,只有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教师,吸收现代教育思想,更新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现代教学方式,注重国际化,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 高职师资培养的尝试与实践探索
天津中德技术学院(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是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内最大的合作项目,是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也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之一和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自1989年开始借鉴德国职教模式进行职业教育办学以来,无论在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创新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院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和"数控机床应用技术"专业经教育部专家组评审被列入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下面以"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为例,介绍我院在师资培养方面的探索工作。
1、完善新教师上岗实习制度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新教师的来源途径分为四种,①各类企业或公司内的电气工程师、专业技术能手和生产车间主任等,实践经历至少在2年以上,本科学历;②各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③其它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④本院自己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针对不同的师资来源,我们制定了各有侧重的上岗实习培训计划,但所有新教师都必须完成一年的上岗实习任务。
上岗实习过程主要有四项内容:①学做"先生";②先做"学生";③争做"能手";④要做"专家"。
① 学做"先生"
在新教师上岗之初,学院要为新教师安排一门"现代职业教学法及其实践"的课程,由专门聘请的职教专家为新教师"讲"、"演"新的职教理论和教法。大到如何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小到如何运用手中的教鞭,边讲边示范,并让新教师主动实践。每位新教师的授课实践都进行摄像,课后专家同新教师共同分析录象带上的每个姿势、语言、段落,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和表情。通过这种培训,使新教师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也使他们对教育理论、教学法有了一种深刻、具体的认识,让他们看到了教育理论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它使新教师能更加主动、自觉地关心和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培养了他们不断丰富自己教学思想、注重教学研究的习惯。
② 先做"学生"
学院有针对性地为新教师制定了四个月的基础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新教师要在本院的两个机电车间内分别进行"车"、"钳"、"刨"、"磨"、"电气安装"、"元件焊接"等一系列基础实践技能培训,同时还要在16个机电相关的重点实验室进行"计算机应用"、"可编程控制"、"电气测量"、"传感技术"、"驱动技术"、"机械手编程"、"程序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凡是我院机电类高职学生在学习期间要进行的实训操作练习、要学的加工方法都要让新教师亲手做一遍,并由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考核采用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相结合、工艺评分和功能评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教师也会从中学到实践课程有效的评分方式。我们认为,教师要教好一门课,首先应清楚你的学生都要什么,需要什么,新教师要亲身体验学生在校的各个学习过程。如果你自己不能成为本专业的"学生",就更不会教出好"学生"更不会是学院的好"先生"。
提过这一段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技能培训,让新教师了解了学院,了解了机电专业,更加清楚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也了解了自己将来要讲授的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让新教师有机会发现一些教学体系中不足和值得研究与改进的地方,为他们今后的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争做"能手"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运用型人才。我们认为,从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毕业生不应该再需要数年的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应该是短期或无过渡期的人才,这是我院一直追求的办学特色之一,也应该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针对这一目标,我院为新教师安排了针对性较强的2~3个月的企业实习,让新教师广泛接触专业实践,同企业建立联系,了解企业之需,寻求自己所讲授专业课程同企业实际的结合点,熟悉生产工艺,了解现代化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使新教师教而知其用。同时,我们还不断探索新模式,鼓励新教师在企业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为企业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企业开展现场技术培训等。这种方式,让新教师体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与用相结合的职教理念,同样重要的,新教师从中极大地充实了自己,开拓了视野,为今后成为专"能手"打下基础。
③ 要做"专家"
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职人才,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实践的观念。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学习、交流机会丰富自己,给自己不断"充电"。每位新教师在上岗实习过程中,都配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新,老教师"结对子",让新教师树立做高职院校"专家"的信念,同时全方位地感受老教师身上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新教师在实习期间通过努力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实习总结会上,每位新教师都将获得一份综合评测结果和评语,这将为新教师开始高职教学生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注重在岗教师进修和培训
选派一批热爱高职教育,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有事业心的教师到职业技术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修短期培训,是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我院"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教师20人,其中有12人20次分别到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职业技术和职教培训,取得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培训结业证书60余件。其中,有的教师还获得符合德国VDMA和ZVEI标准的"自动化工程师"、"自动化技术设计师"等国际高水平证书,为搞好高职专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回国后,这些教师结合国情、校情,引进吸收了大量的经验、课程、教材、教法,从而推进了我院的高职教育发展。
3、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培养高职师资的良好途径
我院分别同德国柏林应用科学技术大学(TFH)和德国瓦伦跨企业培训中心(UEAZ)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两校间相互派遣教师到对方院校进行实习、培训和讲学,密切了同国际同类院校的合作,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该专业分别有一名教师到TFH和三名教师去UEAZ进行了学习和培训,收效甚好。
4、充分利用我院做为全国师资培训基地资源,同国内各高职院校建立了相互学习的机制
我院自从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和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来,我们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上开设了四种专业方向的多个师训班,前后有情感1省市、自治区的院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培训。通过这种专业师训班的讲授,使我们的教师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同许多兄弟高职院校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我们的许多专业教师走出去,参加其它院校开设的各种技术培训,从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技能,开拓了视野。
5、利用"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锻炼和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我院目前同国内百余家三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双赢"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中,广大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定期深入企业,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完成以企业生产实习为题源的毕业设计;为企业开办技术短训班;从事生产线技术改造和现场设备维护指导;同时,也了解了现代化企业的最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上,教师们开发了30个现代技术培训模块,为企业人员培训和转岗培训提供了有效的服务。更为重要的,广大教师通过这一窗口,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潜力,为教师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使我们办学始终紧跟企业的要求。
6、有效的教研活动,为教师间的"积累经验共享"提供了场所
我院长期每周安排半天的教研活动时间,让教师间实现"积累经验共享",达到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寻求帮助,经验共享的目的。
"以老带新,以老促新,新老教师结对子"是我院的传统,而在教师中倡导"视自我提升为己任"的意识,让广大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求知欲,更为建设符合现代化高职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我院还建立了"三级听课观摩制度"和"教师讲座制度"。
三级听课观摩制度要求每学期由系里安排不少于任课教师20%的听课和观摩活动,分别有教研室级、系级和学院级。观摩课强调"三新一好",即课程内容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手段新,"一好"就是质量要好。教师讲座制度是要求每学期聘请学院内有资历和成果的教师进行职业技术或教学方式教法的讲座,开展互学、互通活动。这些都是利用学院内部资源对教师进行培养的可行途径。
三、 体会
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先进的职教理念、良好的实验实训场所、先进的符合高职教育的教材,更需要一批适应高职办学特色的高职教师。而在当前情况下,提高高职师资队伍水平无疑是提高高职办学质量的突破口和关键。同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和支持,更需要全社会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重视和探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