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经章 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江苏南京
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既是当前高职教育重要的基本建设,也是面向未来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如工程师、会计师、电子商务师等。"双师型"教师不仅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鉴于学校教师系列与其它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素质的实际需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中,提出了"双师素质"的概念,其标准共有四条,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些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从上述两个概念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双师素质"的提法不仅丰富了"双师型"的内涵,即"双师素质"可称作广义的"双师型",更重要的是为"双师型"教师赋予了新的更具高职师资特征的时代内涵,使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要求高职教师要具有专题研究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从事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科研活动,有利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高职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密切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优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和水平,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办出高职教育特色。
二、我省"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分析
2002年5月,教育部对我省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书面调查,结果如下: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亮点。表l列出了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三个年份我省48所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总数、所占教师总数的比例情况以及近三年年平均增长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2000年比1999年平均增长9.3%,2001年比2000年平均增长28.7%,属于高增长期,也说明我省各高职院校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成为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亮点。
表1"双师型"师资队伍情况
年份 学 校数(所) 专任教师总数(人) 双师型教师数(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年增长率(%)
1999年 44 5467 766 14.0 ---
2000年 48 6678 1025 15.3 9.3
2001年 48 7484 1473 19.7 28.7
2.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把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内容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有的院校还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将教师派往国外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培训层次和质量。2001年受培训教师人次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34.7%,参加培训教师的人次平均年增长20%,反映出各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成绩。
表2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年份 学校数(所) 教师总数(人) 参加培训教师(人次) 其中国外培训(两周以上)
1999年 44 6375 1955 59
2000年 48 7813 2530 63
2001年 48 8769 3042 63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1)"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明显偏低。1999年、2000年和2001三个年份"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4.0%、15.3%和19.7%o高职高专院校中专业课教师一般占专任教师的65%左右,公共课教师占35%。若按这一比例计算,2001年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为34.7%。根据以往经验,"双师型"与"双师素质"的比例大致为1:1.5左右,即"双师素质"是"双师型"的1.5倍。这样2001年48所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则为52.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中,要求"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的70%。通过分析可见,目前我省高职高专院校与教育部的这一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仍将是我省今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不平衡。从各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来看,校与校之间相差悬殊,有的学校不足10%,而有的学校则高达80%以上。根据统计,这48所院校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在50%以上的有15所,占学校数的31.3%,说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我省高职院校中的进展情况极不平衡,不利于我省高职院校办学基本条件的整体改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普遍提高。(3)教师的培训层次偏低。从调查情况来看,2001年48所高职院校出国培训2周以上的教师为63人次,占教师总数的0.7%;尤其25所高职高专院校,2001年有7所学校安排出国培训的人数为25人,仅占学校数的28%,教师总数的0.5%。这也反映出我省高职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移,这种局面应该有所改变。
4.问题分析。(1)历史问题。以往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这一比例高达75%,有实际工作经历的不多,教师自身动手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使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切实得到有效的落实。(2)相关政策不配套。一是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的限制,教师参加其它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评审比较困难,一般难于取得相应任职资格。二是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起步较晚,尚不完善,教师中目前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还为数不多。(3)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薄弱,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有不少是中职校升格的。中职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建国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中高职的衔接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科研活动开展的不多,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教书育人。另外,从中职师资力量的配备、学校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等状况来看,教师开展科研确有困难。教师没有科研活动,难以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不利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4)重使用轻培养。由于近几年高职发展较快,大部分院校教师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派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比较困难,参加其它相关培训也是如此,这也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的一个原因。(5)职称评定政策不配套,主要是现行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办法不利于高职教师。目前,我国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相关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之下,不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技能结构的系统梳理与熟练掌握,使知识、技能的传授缺乏集成性,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是不利的。
三、对策与建议
1.完善高职师资队伍培训的考核、评职、聘任等相结合的机制。要制定反映高职教育特点的职称评定标准,从政策层面保证高职教师的切身利益,稳定高职教师队伍。目前,上海、天津等地已出台了这方面的文件,我省可以借鉴。
2.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鼓励教师承担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教师参加科研项目,不仅能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能够较快地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3.高职教师来源要逐步多元化。高职院校要积极引进有一定学历层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教师来源结构,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使高职教师来源逐步做到多元化。
4.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工作。今后,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将逐步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应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5.选派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习和挂职锻炼,在专业岗位上接受实际训练,向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才能检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6.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制度,加强教师聘任后的管理和考核,实行定期聘任,择优上岗。
7.结合高职教育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聘请部分校外专家、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高职教师队伍结构,实行"专兼结合",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以办出高职教育特色。
8.选派教师出国考察、研修、进修、培训,学习国外高职先进教学经验。还可聘请外籍教师从事教学。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师的培训层次和质量,提高教师的外向型素质,以适应我国加入WT0以后对高职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9.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