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化的春节:二十世纪60年代初春节期间的评弹演出

2019-02-12 14:53:00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作者:金坡

  自上海解放以来,评弹界努力编写演出现代书目,然而大量的现代书目由于编写仓促等原因艺术质量较为低劣,这就导致了现代书虽叫好但不卖座的现实。现代书质量低劣就使得较大多数的听众“不习惯”,这种情况下艺人们纷纷演唱传统书目也就顺理成章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既定方针是“文艺工作是革命机器的一部分”,纳入新文艺体制中的评弹艺术与评弹艺人不可能完全根据听众和市场的需要进行传统书目和现代书目之间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党的文艺方针的影响,上海评弹界在上演现代书与传统书之间左右摇摆、多次反复,然而随着“大写十三年”口号的提出,加以评弹文艺战线轻骑兵这一定位的逐渐确立,编写、演出现代书目就成了评弹界进行时事宣传的题中之义了。

  “大写十三年”口号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解放以后上海评弹界书目演出上的格局。解放后评弹界亦积累了编说现代书的经验,从编说《小二黑结婚》开始,现代书目不断编写并演出,到1963年时评弹界在现代书目的编写演出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受“大写十三年”、“写中心”、“唱中心”等观点的影响,上海评弹界积极深入生活编写了大量反映建国后13年中所存在的反映现实斗争题材的新书目,亦是在“大写十三年”口号的指引下,这些新书目不断被搬上舞台,从而使现代书目的演出彻底改变了上海书坛的面貌,与此同时,在“占领农村社会主义宣传阵地”的号召下,上海评弹界深入田间地头,亦使现代书目彻底占领了农村宣传阵地。

  柯庆施“大写十三年”的号召,不仅仅是要求文艺界创作反映新中国成立十三年来社会上现实存在的阶级斗争题材的作品,他同时要求积极上演这类的作品。196314日下午,柯庆施元旦联欢结束后在文艺会堂会议室同上海著名文艺界人士座谈,他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黄佐临讲“我们要把《第二个春天》这个戏搞成像《雷雨》一样不朽的戏。以后你演这一类戏,遇到什么困难,我总支持你们!”。

  柯庆施讲话发表以后,上海市文化局便积极展开部署,不仅对艺人深入生活积累创作素材、大力创作改编反映十三年中现实存在的阶级斗争等内容做出规定;同时亦对书场每日演出的具体情况做出明确要求:“每个书场都有一档现代书目演出,即每个书场三档书中有一档现代书。长篇、短篇都可以。有一档到底的长书,希望在书前增加开篇。如果是评话希望前面带第一个现代书‘帽子’”。文化局还要求评弹界对宣传封建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宣传鬼魂迷信淫秽的书作一次清查。其中,“鬼书一律停说,其他的书则要剔除有害部分,一时无法修改的,暂时停说,什么时候改好,什么时候再说。改好后,须经区文化局(科)审定”。在文化局的部署下,上海评弹界纷纷上演现代书目。

  自柯庆施讲话以后,上海文艺界就积极创作、上演反映建国后十三年中阶级斗争题材的新作品,时间不长,现代题材的曲目就完全占据上海曲艺舞台。就评弹界来讲1963年第一季度仍然是传统书目占据绝大多数,四月份以后开始现代书目逐渐占据多数,到1964年现代书目则完全占领上海书坛。

  1963年春节期间,上海评弹界上演的传统书目占到全部上演书目的95%,而仅仅一年的时间,到1964年春节期间上海评弹界上演现代书目占到全部上演书目的94.5%,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的改变。上海市文化局在1964年上海市茶楼书场演出安排中的这次统计数据与其之前的统计略有出入。1964316日,上海市文化局演出处针对19641963年春节期间上海书坛上演书目情况曾做出统计,1963年春节期间上海市6个评弹团共上演84个书目,其中传统书目81个占全部上演书目总数的96.4%,现代书目3个占总数的3.6%;1964年春节期间,上海市6个评弹团上演书目总数为85个,其中传统书目仅4个占到全部上演书目的4.8%,现代书目81个占总数的95.2%;由此可以看出仅仅响应“大写十三年”号召一年来上海书坛在书目演出方面就出现了根本的转变。

  1963年春节期间,上海评弹界上演的传统书目主要有上海人民评弹团的主要演员刘天韵、杨振雄、张鸿声等在仙乐书场说唱的传统折子书《追舟》、《牛塘桥》、《劫法场》;以及长征评弹团在静园书场上演的传统弹词《描金凤》中的《钱笃笤进京》等。而1964年春节期间,上海评弹界却仅有《杨乃武》、《描金凤》以及《隋唐》等4部传统书的片段。

  表3-4 1964年春节期间专业评弹书场演出书目情况与1963年同期比较表

   

  1963年春节期间演唱书目

  1964年春节期间演唱书目

  传统书目

  数量

  现代书目

  数量

  现代书目

  数量

  传统书目

  数量

  人民团

  三笑、英烈、顾鼎臣、描金凤、珍珠塔、隋唐、杨乃武、西厢、双按院、大红袍、落金扇、神弹子、白蛇等

  24

  战地之花

  1

  三千勇士战烈火、三代人、战地之花、夺印、新安江上英雄、铁道游击队、红色的种子、石荷花开、古城风云、激流、桥□□等

  22

  

  0

  长征团

  顾鼎臣、三国、描金凤、钱笃笤进京(中)、四进士、西厢、铁弓缘、包公、女状元、闯□府、玉蜻蜓等

  16

  红岩

  1

  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迎春花、夺印等

  11

  杨乃武、描金凤

  3

  先锋评弹团

  白鹤图、描金凤、林子文、七侠五义、包公、宏碧缘、珍珠塔、杨乃武、文武香球、啼笑因缘、三笑、五虎平西、闯□府、玉蜻蜓、隋唐等

  22

  战斗在敌人心脏

  1

  青春之歌、风玉春晓、乡都医生、战斗的青春、战斗在敌人心脏、汾水长流、抗日烽火等

  19

  

  0

  星火评弹团

  杨乃武、后十美图、双珠凤、七侠五义、珍珠塔、水浒、三笑、玉壶春、征西、绣香囊等

  14

  

  0

  三代人、红色种子、青春之歌、羊城暗哨、平原枪声、迎春花、红色娘子军、林海雪原、王孝和、51号兵站、红日、永不消逝的电波、铁道游击队等

  28

  

  0

  凌霄

  蝴蝶结、三笑、林子文

  3

  

  0

  

  0

  

  0

  江南

  杨乃武、聊斋

  2

  

  0

  林海雪原

  1

  隋唐

  1

  资料来源:此表根据《上海市文化局1964年春节期间专业评弹书场演出节目情况与1963年同期比较表》,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5-839-52,第1页,制作。

  上表清楚的反映了1964年春节与1963年春节期间,上海评弹界上演书目的明显不同。1963年春节期间,上海评弹界仅有人民团、长征团、先锋团各演出一个现代书目,分别为《战地之花》、《红岩》、《战斗在敌人心脏》;而同一个时段三个评弹团却分别演出传统书目的数量为241622,如此而可见当时传统书目与现代书目的悬殊。1964年春节期间,传统书目与现代书目出现了根本的逆转,上述三团分别演出现代书目的数量为221119;而传统书目却仅有长征团、江南团两个团在零星演出。毋庸置疑,在短短一年中就出现上述的根本逆转推其原因则是由柯庆施所提出的“大写十三年”口号导致的。1964年可谓建国后上海评弹界真正的现代书目创作与演出年,虽然现代书目的创作与演出在“大写十三年”口号的笼罩下,显得轰轰烈烈。然而,匆忙编就的反映建国13年来现实存在的两条道路斗争的现代书目,也没逃出第一次斩尾巴时所出现的窘境,即现代书目叫好却不卖座。笔者根据上海市档案馆材料,统计了1963年春节期间与1964年春节期间上海主要书场的上座情况并做了比较,可参见下表。

  表4-6 1964年春节期间评弹书场上座率与1963年同期状况比较表

   

  1963年春节期间

  1964年春节期间

  1964年春节期间与1963年比较

  春节假期(初一到四)

  春节初一到十五日

  春节假期(初一到四)

  春节初一到十五

  场次

  观众人次

  上座

  场次

  观众人 次

  上座

  场次

  观众人次

  上座

  场次

  观众人 次

  上座

  西芷书场

  10

  8340

  100

  31

  23386

  90.4

  8

  3452

  100 

  27

  9646

  42.8

  -47.6

  仙乐书场

  4

  3000

  100

  14

  10500

  100

  8

  6000

  100

  28

  11580

  55.1

  -44.9

  静园书场

  8

  6928

  100

  28

  24137

  99.5

  8

  6883

  99.3

  26

  15749

  69.9

  -29.6

  大华书场

  8

  6616

  100

  28

  21895

  96.6

  8

  6161

  93.1

  26

  13168

  61.2

  -35.4

  福州书场

  10

  5421

  83.4

  30

  8676

  44.5

  12

  3019

  38.7

  39

  4753

  18.7

  -25.8

  红星书场

  8

  3824

  100

  28

  10439

  88.1

  8

  3617

  94.5

  27

  7063

  61.8

  -26.3

  沧洲书场

  8

  3848

  100

  28

  11224

  83.3

  8

  3457

  89.8

  26

  5154

  41.2

  -42.1

  玉茗书场

  12

  6529

  93.8

  42

  14359

  77.3

  8

  3556

  76.6

  28

  5419

  34.6

  -42.7

  新乐书场

  12

  3310

  70.1

  42

  9071

  72.1

  12

  1646

  34.9

  39

  3780

  24.7

  -47.4

  胜利书场

  8

  3022

  90.6

  28

  7941

  58.9

  8

  2293

  68.5

  26

  4349

  34.4

  -24.5

  西园书场

  12

  5296

  98.4

  42

  14043

  75.9

  12

  4797

  90.8

  41

  9359

  52.9

  -23.0

  东华书场

  8

  2812

  83.0

  28

  8170

  68.9

  8

  1785

  52.7

  28

  3390

  28.6

  -40.3

  雅庐书场

  12

  5853

  90.0

  42

  15960

  70.1

  12

  4105

  63.1

  40

  7215

  33.3

  -36.8

  东方书场

  12

  6018

  99.8

  42

  16647

  78.9

  12

  3954

  65.6

  40

  6804

  33.8

  -45.1

  大众书场

  8

  3114

  86.5

  28

  6445

  51.2

  8

  3003

  83.4

  27

  7077

  65.8

  +14.6

  新艺书场

  12

  4265

  68.8

  42

  9974

  46.0

  12

  4680

  75.5

  39

  8191

  40.7

  -5.3

   

  152

  78096

  91.8

  523

  212867

  75.5

  152

  62408

  76

  507

  122897

  43.2

  -32.3

  资料来源:此表根据《上海市文化局1964年春节期间专业评弹书场演出节目情况与1963年同期比较表》,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5-839-52,第2页,制作。

  由上表可知,1963年春节期间初一到初四上海仙乐等16家书场共演出152场,听众人数为78096人次,上座率为91.8%;初一到十五则演出523场,听众人数212867人次,上座率为75.5%。到1964年春节期间,该16家书场初一到初四同样演出152场,听众则下降为62408人次,上座率为76%;初一到十五期间,演出507场,听众为122897人次,上座率仅为43.2%。1964年春节期间各大书场的上座率,仅仅占到1963年的一半多一点。

  仙乐、静园等16家书场在1964年春节期间上座率仅有大众书场一家较之1963年同期有所提升,其它15家书场则大幅度下降。甚至有的书场上座率下降幅度达到47.6%,听众人数的大幅度下降自然就使各书场出现营业上的困难。笔者以为,在评弹艺人、评弹书场、听书时间以及听众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1964年春节期间上海几乎所有的书场均出现大幅度的听众人数下降,完全是因为当年春节期间现代书目在这些书场全部上演的缘故。

  19634月中旬以前,上海评弹界还没有足够多的现代书目可供上演,因此该春节期间上海评弹界为百姓欢度春节所安排的评弹书目中仅有5%的现代书目。这其中又以上海市人民评弹团新编的现代题材的中篇评弹《战地之花》最受听众欢迎。《战地之花》是根据陆柱国的长篇小说《踏平东海万顷浪》中的第八章改编的,改编过程中曾参照了根据同一题材改编的电影《战火中的青春》,该中篇主要是写1946年解放军某部尖刀英雄排排长雷震霖,勇敢有余考虑前周,并且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思想,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听副排长高山的劝告,轻率从事,结果陷入重围。危急之际,高山前来营救,结果高负重伤,当雷怀着愧疚的心情到医院探望高山时才发现高原是女扮男装…

  1963年春节期间,该现代中篇由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严雪亭、周云瑞、陈希安、余红仙、赵开生、石文磊等在西藏书场演出。为了演好这一新编中篇评弹,严雪亭、周云瑞以及陈希安等专门用了十余天的时间下部队体验生活。部队的生活体验,对于该书目的演出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陈希安曾讲,“我们过去也到海军部队去体验过生活,真正的和战士同吃同住,是从这一次开始的,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同操练,但是跟战士的接触,总比过去进了一层,因为受的教育也深了一层。战士们的崇高品质,使我们联想到雷震霖。”

  上海市人民评弹团春节及“五一”节两度演出中篇评弹《战地之花》,该团起初打算上演15天,后来为了听众的要求续演至40多天,并且在星期天加场演出。该书演出获得极大成功,排队购买该中篇书票的人相互谈论说:“看了书目名称(新书),不想听;听了,倒不想走了”;又说:“我一连听了三遍,并不感到讨厌,书中高山这一英雄形象,演得把我吸引住了”。

  在“大写十三年”的口号下,现代书目不仅仅是彻底改变了上海春节期间的演出舞台,同样深刻改变了上海书坛的日常演出。上海评弹界因1963年第一季度演出传统书目过多而在当年4月17号文化局的报告中遭到严厉批评。自此以后,评弹界开始以更加积极的面貌编创、演出现代书目,1963428日长征评弹团在西藏书场演出现代题材的开篇专场。这个专场演出以青年演员和学员为主,他们自编自演,用对唱、独唱、小合唱等几种形式将当时社会上所涌现出来的一些新人新事通过评弹的各流派唱腔表现出来,该专场共有现代题材的开篇十余只:

  《连中三元》是以两个乒乓球迷的口吻,歌唱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第二十七界世界乒乓球赛上连获三项冠军的事迹;《有问必答》唱的是电话局零四服务台宋慧琴的事迹;《一只金戒指》唱的是菜场服务人员在七千斤青菜中寻找金戒指的事迹;《蒋淑慧》唱的是中州妇婴旅馆服务员蒋淑慧热心照顾旅客的事迹;《程德旺》唱的是三轮车工人程德旺的事迹;《平凡劳动最光荣》唱的是浴室服务员蒋荣金的事迹;另外还有《学雷锋》、《好八连》等。

  1963年五一期间,上海评弹界上演了为数众多的新编现代评弹书目。全市各书场,所上演的评弹书目中有四部现代题材的中篇评弹,分别是《东风卷残云》、《战地之花》、《雷锋》、《江姐》;另有十五、六部根据一些著名的长篇小说和电影剧本改编的长篇评弹,如《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母亲》、《迎春花》、《红色的种子》等。在演出前,很多评弹艺人加唱了表现新人新事和结合当前事实宣传的新开篇,如《南京路上好八连》、《越唱越开心》、《大家动手除四害》、《晏点结婚》等。为庆祝上海解放14周年,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先锋评弹团分别根据《霓虹灯下的哨兵》改编成中篇评弹《南京路上》、《南京路上的哨兵》于19635月下旬在西藏书场、大华书场、静园书场演出。1963年下半年起,上海书坛上所演出的现代书目则更多。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于当年7月份在静园书场举行现代开篇、选曲、短篇演唱等专场,内容有蒋月泉演唱的《海上英雄》选曲,张鉴庭、张鉴国演唱的《冲山之围》选曲,朱雪琴演唱开篇《南泥湾》,陈希安演唱的《党的叮咛》,余红仙演唱《好八连》等。短篇有刘天韵、徐丽仙合作《孟老头》,吴子安短篇评话《潘虎》,杨振雄、杨振言演出《新安江上的英雄》和唐耿良的《水手长》等。除此外,张鸿声在仙乐书场演出长篇评话《铁道游击队》;刘天韵、蒋月泉、张鉴庭、张鉴国、杨振言、周云瑞、陈希安等在静园书场演出的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状况的中篇评弹《冰化雪消》;张如君、刘韵若、余红仙、赵开生、饶一尘、石文磊、张振华、马小虹等青年演员演出的中篇《邢燕子》。

  这一时期,上海评弹界还创作了为数更多的评弹新开篇,除了好八连和雷锋外“各行各业出现的先进人物,支援农业、支援边疆建设的故事,计划生育,提倡晚婚等等,也都在新开篇中反映了出来”。当年9月中旬起,苏州市人民评弹三团在静园书场演出新编中篇评弹《老杨和小杨》。自国庆节以来,三个现代题材的中篇新书陆续上演,其中上海市人民评弹团演出的《十五斤油》(后改为《如此亲家》);长征评弹团演出的《无影灯下的战士》以及星火评弹团演出的《许云峰》等。自19634月份以来,上海市各评弹团在新长篇的演出安排上基本上按照“二旧一新”(二档传统,一档新书)的比例开展演出。由于传统书目占到多数,因此到当年7月份为止,上座率方面并不感到有多少影响。在中篇新书演出方面,如《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专场演出,“由于是配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所开展,工厂、学校、里弄书场较多,因此上座方面也是不差的”。经过近一年来的大力编新唱新,到1964年春节期间现代书目的上演率已经达到94.5%,接下来1964年三、四月份现代书目的上演比重也在90%以上。第一季度上演的现代书目,能说10-15天的长篇书目有43部,短篇12部,中篇7部。长篇绝大部分是由电影、小说,移植过来的主要是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书目;7部中篇全部都是反映十四年来新人新事的书目;12部短篇则既有新人新事也有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根据当时现代书目的创作和改编情况以及评弹艺人的演出情况来看,文化局亦认识到,新编评弹书目出现书目少、演期短等“应接不上”的情况。

  19643月份,上海全市书场共演出评弹143档次,新书占128档次,传统书有15档次,仅占全部上演书目的11%左右。根据上海市文化局统计,1964年度上海市各剧场共演出现代剧8754场,观众6555091人,传统剧1480场,观众679590人;同一年度,上海市各书场共演出现代书目7591场,观众达1396104人,传统书目仅有1029场,观众数248324人。演出传统书目的场数是现代书目的七分之一弱,观众数则是现代书目观众数的六分之一强,如此而略可看出,仍然是传统书目较之现代书目受听众欢迎。 

  表3-5 上海书场1964年第一季度业务与前两年同期业务比较表

   

  1964年第一季度

  1963年第一季度

  1962年第一季度

  演出场数

  2823

  2854

  2946

  观众数

  596198

  924170

  946918

  上座率

  37.7

  58.3

  58.3

  票款收入

  101837

  196335

  212211      

  资料来源:本表根据《上海市文化局1964年第一季度现代戏演出情况表》,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5-845-34,制作。

  根据上表可知,1964年第一季度,上海书场业务较之前两年可谓步步下跌,所有数据呈现明显地下降趋势。三年中同一季度的评弹演出场数下降并不是非常明显,而观众数、上座率、以及票款收入等则非常清晰。如果把1964年第一季度上海书场观众人数看作100%的话,则1963年与1962年同一时期分别为135.5%、137%;1963年与1962年书场上座率持平,而到1964年则较之前两年下降20.6%,1964年较之1963年观众人数减少了327972人次;1964年第一季度上海书场票款收入为100%的话,则19631962年度同一时期则为148.1%、152%。1964年第一季度上海书场,每月平均演出941场、观众每月约为1987323人次、票款收入每月平均33945.7元,从目前所看到的档案来看到了4月份书场业务持续下降,4月份上海所有书场共演出评弹911场,观众142716人次,票款收入23287.93元,上座率仅有28.5%,这一时期书场上座率的低落是近几年来所罕见的。

  到19644月份时,“反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新书目纷纷上演,逐渐形成当前书坛上的主流”;这些动向充分说明,“多多创作和演出社会主义题材的新书目已经越来越成为上海评弹界的坚定不移的方向,而不是只顾现在一哄而起、准备将来一哄而散的‘一阵风’”。虽然现代书目的上座率较之传统书目为低,书场等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大写十三年”口号的影响下,上海评弹界仍然是全力编写演出现代书目,到196410月份时,上海书坛上已经较难看到传统书目的演出。

  仅以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为例,当年国庆期间(101日至7日)该团在仙乐书场演出,1日至3日为弹词开篇专场由刘天韵、杨振雄、薛筱卿、朱雪琴、徐丽仙、杨振言、陈希安、刘韵若、余红仙、石文磊、孙淑英、陆雁华、薛慧君、沈伟辰等演唱,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革命斗争开篇《姑娘来到练兵场》、《我为人民守海岛》等6只;第二部分为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等。4日至7日为开篇、短篇的演出,开篇分别为石文磊《看到你们格外亲》、薛筱卿《种子迷》、刘韵若《送瘟神·三字经》、朱雪琴《神枪姑娘》;短篇杨振言、赵开生《国庆前夕》,张如君、刘韵若《学旺如旺》以及杨振雄演出选曲《白求恩》。国庆期间招待外宾的专场晚会上评弹节目也基本如此,见下表:

  表3-6 上海市人民评弹团1964年国庆期间招待外宾演出节目表

  节目

  作者

  演唱者

  送瘟神三字经

  魏文博词、刘韵若曲

   

   

   

   

  石文磊

  刘韵若

  伴奏:赵开生

  请到我们山区来

  夏史、本乐词,刘韵若曲

  饮马乌江河

  夏史、一尘词,徐丽仙曲

  神枪姑娘

  孙淑英词

  社员都是向阳花

  夏史等词、徐丽仙曲

  我见到了毛主席

  夏史词、徐丽仙曲

  毛主席是伲社里人

  集体词

  毛主席诗词

  送瘟神

  刘韵若谱曲

  蝶恋花·答李淑一

  赵开生谱曲

  咏梅

  徐丽仙、余红仙等谱曲

  为女民兵题照

  刘韵若等谱曲

  长征

  石文磊等谱曲

  资料来源:此表根据《上海市文化局1964年上海市各艺术单位国庆招待外宾专场晚会节目参考表》,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172-5-839-170,第3页制作。

  如上表可以看出,国庆招待演出中的节目以毛泽东的诗词为主,除毛泽东诗词以外其余的亦基本为歌颂毛泽东的节目,当然,谱写毛主席诗词为评弹开篇是五十年代末就出现的事情,但是当时却并不是主流。至此,自“大写十三年”口号提出以后评弹界在书目演出方面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即传统书目被反映现实斗争题材的现代书目代替,而歌颂领袖题材的书目又逐渐盖过现代书目的势头。

  自“大写十三年”口号提出以后,在文化局的统一部署下,反映现实斗争题材的现代书目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根本取代了传统书目,可以说正是这一口号的提出才彻底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评弹界在现代书目与传统书之间左右摇摆、反复不定的状态,然而亦是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彻底斩断了传统书目的尾巴亦为评弹艺术日后的式微埋下了因子,更重要的则是,在越来越“左”的氛围笼罩下,整个社会亦逐渐进入动乱的年代。

  本文节选自金坡:《评弹艺术的轻骑兵之路:十七年书目传承研究(1949-1966)》,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77-292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白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