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政法大学会同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在北京举办的大中专生招聘会上联手宣传反就业歧视。让在现场义务咨询的政法大学教授秦奥蕾略感遗憾的是,学生们大多咨询的是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就业歧视却很漠然。
就业地域歧视相当严重
在招聘会现场为反就业歧视进行义务宣传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孙楠说,自己曾因没有北京户籍而失去报考北京市公务员的资格,无奈选择了读研。“这种地域歧视缺乏基本的公平竞争。”孙楠认为,作为利益最相关者的学生有义务宣传反就业歧视,同时也要学会维权。
“要求北京户口,男,35岁以下,本科以上,党员优先。附:不招四川人。”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以一个招聘广告作为例子来讲解就业中的歧视。“这里几乎每句话都带歧视,这是中国目前就业歧视的一个现状。”蔡定剑正在负责一个有关反就业歧视的研究项目。“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要推动中国反就业歧视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建设。”
蔡定剑相信,就像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在过去十几年间飞速提升一样,反就业歧视的意识也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的有关调查问卷显示,有85.5%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58%;而严重的歧视发生在健康领域,比如对艾滋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性病患者,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认为,如果自己招工也不会招他们;对于身份歧视和性别歧视人们能够意识到,但对健康歧视、同性恋歧视反对的人就很少。
很多招聘歧视看似“正当”
在招聘现场不难发现,一些企业开出了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的限制条件,如“身高1.60米以上”、“限本地户口”、“男士优先”等等。如一家企业招聘总经理秘书一职,明确要求是男性。该企业负责人,如果招聘未婚女员工,今后还要为她安排婚假、产假,造成工作不便,招聘男秘书则没有这类后顾之忧。
据介绍,就业压力逐年增加,被认为是求职者维权意识淡漠、导致就业歧视正当化的原因之一。
毕业离校已经半年的刘京生在求职之路上依然一无所获。他说,一般情况下从联系单位到最后签订劳动合同要经过多次面试、笔试,层层筛选,而他至今连一次初试的机会都没有争取到。刘京生拿的是北京大学成人教育专业的本科文凭,尽管有北大的金字招牌,成人教育学历仍被视作“低人一等”。“招聘单位一看我是成人毕业证,连简历都不看就淘汰了。”
相对于学历歧视,目前就业市场上还普遍存在年龄、性别、地域、户籍、经验等等歧视。专家表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就业歧视使就业难更趋复杂化,加剧了求职者的不满,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法律缺口尚待补足
蔡定剑认为,乙肝歧视只是就业歧视中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年龄、性别、地域、户籍、学历歧视等等,但是很少有人诉诸法律。据介绍,2005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了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秦奥蕾认为,该公约的通过,为反就业歧视立法提供了依据。但是目前还是既没有相关法律约束,也没有具体相关部门受理。
据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学者介绍,美国报纸的大部分招聘广告一般只注明拟招聘的职位是做什么的、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报酬和福利,对应聘者年龄、性别、种族、地域、身体、信仰、婚姻、生育等方面的要求几乎见不到,而雇主在面试时也不会轻易向应聘者提起年龄等问题,否则就可能吃上“就业歧视”的官司。
蔡定剑表示,他们的课题组将就起草反就业歧视方面的法律或政策提出建议,并对带有歧视条款的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清理。
据《 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