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烟台10月11日讯 千余学生在纪念切·格瓦拉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但知道格瓦拉是个什么人物的却没几个。9日中午,在莱山一高校举行的签名活动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多数签名者不知道为什么签名。记者进一步调查得知,由于大学校园里的纪念、倡议活动形式单一,而且大都是以签名的方式,签名签多了,一些人早已将本应严肃的签名当成了儿戏。 9日是著名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切·格瓦拉牺牲40周年的日子,当天中午在莱山区一高校举行了纪念格瓦拉的签名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中午11点30分开始不断有人前来签名,不出半小时,横幅上的名字已经密密麻麻。然而组织者小闫却不怎么高兴,因为很多人明明已经在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却还在问格瓦拉是谁?哪国人?干什么的? “不知道纪念的是谁,签名有什么意义?”小闫告诉记者,他组织这次活动并不是追求有多少人签名,而是想结交一些同样崇拜格瓦拉的人,一起学习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另外考虑到格瓦拉在年轻人中可能并不知名,他制作了一张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看板,希望大家能了解格瓦拉,发扬他的精神。 本应严肃的签名被当成了儿戏,该校一名大三学生小林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校内的签名活动太多,今年以来仅他经历的签名活动已不下5场。签名签多了,有人就把签名当成了走过场。该校学生会实践部一名负责人也认为,现在校园里的纪念、倡议形式确实有点单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组织能力和经济能力都有限,扯一张横幅签名可能是最容易的,这也造成了签名活动有点泛滥,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他认为,大学生组织活动时还是应该注重实效,活动规模不一定要大,但应力求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