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
你守你的死教条,我有我的根据地。
在各高校周围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毕业后没有就业,生活重心在自己母校周围,他们被称为“校漂族”。
目前流连在大学校园内外的“校漂族”主要有5类人:一类是为了躲避严峻的就业形势、想给学历镶金边的“考研敢死队”;一类是为了职业理想而暂时打工,却时刻伺机跳槽的“打工派”;一类是等待签证、漂洋镀金
的“留洋帮”;一类是对社会存在逃避心理、留恋校园恬静生活的“恋校派”;一类是没有人生规划、属于“混世魔王”的“逍遥派”,但这类大学毕业生属极少数。
啃老族
儿子,爸爸再老些,我们就一起去讨饭。
“NEET”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既不升学、不工作,也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
中国NEET族更具有“飘一代”的特质:漂一代还在地上跋涉,飘一代已在空中飞翔。中国NEET族更具有“主动性”,他们是主动不就业,而不是被动失业,呆在家中,等待国家援助。
“工作强度高、工资低、自我不感兴趣”是中国NEET族选择“呆着”的共性,他们是不用励志的一代人,讨厌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他们愿意游离于社会秩序之外,因为“生存”不是他们的首选目标,他们直接拥抱生命: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也许,有来自社会及家庭的压力,但在“劳动光荣”、“勤奋受人尊敬”和“自我意识的萌醒”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
与社会学家所担心的种种预设问题相比,我们应该感谢中国NEET族的自我消化的能力。以及,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那么“把人从工作中解放出来”也许是人类的二次革命,这使一部分人能够去遐想、创意和实现作为人的多种可能性。
“我不工作,我快乐。”NEET固执地认为这很重要。
交换生
嗨,我们交换一下思想吧!
就是两个学校的学生互相交换到对方的学校去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在国外,大学和中学的学生交换是比较普遍的。在国内,香港回归后,随着两地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换生”群体悄然出现。去香港高校的内地交换生一般都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先在内地院校完成大学前两年的基础课程,进入专业课程阶段后再出来开阔视野。在香港学习一个学期,回到原校,学分也随之转回。也有的学生在本校完成大学一年级的课程,然后到香港念三年。在港期间,香港高校不仅为他们安排住宿,还为他们提供数额不等的奖学金,减少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
国防生
我是一个兵,也是大学生,绿色是我永远的梦想。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完成规定的学业和军政训练任务并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
学生干部
村长又开会组织学习了!
学生干部是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大多数学生都把当上学生干部当作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因为它是对一个人某方面能力或综合素质的一种肯定。更多的人希望当学生干部,主要是想培养锻炼一下自己在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会系统干部
学生会系统干部,有点类似社会上的“行政系统”,校学生会领导各院系的学生会,各院系的学生会领导所在院系的班级。学生会的成员都是名副其实地由学生组成,学生会一般接受团委的直接领导,除主席团和办公室,一般常设诸多部门。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主席团是学生会的领导机构,由一名主席和若干副主席组成,负责学生会工作的全面统筹规划,部门职能的划定。办公室是主席团的秘书机构,负责配合主席团协调各部工作,进行财务管理,制定学生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为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提供后勤支持。学生会下设公关部(有的学校称外联部)、宣传部、文艺部、学习部、体育部、生活部、男生部、女生部、社团部等部门。各部
门设部长、副部长,下面一般还有若干干事。班级干部里设有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等。
社团干部
学生干部的另一大类是社团的“领导”,有点类似社会或单位中的专业干部。比如文学社、记者团、学生广播站、志愿者服务团、体育协会等学生组织的干部,他们负责着本团体系统内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其“领导人”多具有某方面专业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