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教育评论:“鹰爸”,孩子不是天生的“战士”

2012-11-19 13:23:08     作者: 敬一山    来源: 新京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战士,教育评论,孩子成长
[提要] 据报道,近日,在武汉常青花园第三社区组织的徒步比赛中,4岁男童王鼎森一口气走完18公里,将不少大人甩在后面。帮子女成才,无可厚非,但不能演变成“逼”子女成才。帮助孩子成才的所有手段,应该是和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步,而不是诱逼孩子以稚嫩的双腿,把未来的路抢先跑完。

  帮子女成才,无可厚非,但不能演变成“逼”子女成才。

  据报道,近日,在武汉常青花园第三社区组织的徒步比赛中,4岁男童王鼎森一口气走完18公里,将不少大人甩在后面。当地媒体采访后得知,小男孩在爸爸的特训下,每天跑步3000米,日复一日从不耽搁,并且经常洗冷水澡。“鹰式教育”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从媒体的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鹰爸”内心的“分裂”。一方面他说只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平凡快乐的人”,另一方面又说看了“励志”的育子书后,想着“能够做到书上的50%,我的孩子就非常了不起”。这种“分裂”正是类似教育方式被很多人批评的重要原因:不管“虎妈”“狼爸”们怎样为严苛行为辩护,他们内心深处都深藏着要打造一个“了不起的孩子”的欲望。

  说这些父母是把孩子当成“战胜”其他家长的工具,或许有些极端。但他们确实很像霸道的园丁,完全以自己的志趣“修剪”孩子。在这些父母的规划中,孩子似乎生来就是一个“战士”,要为若干年后的一场战役做着各种体力、智力上的准备,以求日后在竞争中胜出。可是,人生真的有那么一场决定胜负的“战斗”吗?考上一个好学校、找到一个好工作,这样的人生是否就更“成功”?为了这样的“成功”牺牲快乐的童年,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

  帮子女成才,无可厚非,但不能演变成“逼”子女成才。帮助孩子成才的所有手段,应该是和孩子的身心发展同步,而不是诱逼孩子以稚嫩的双腿,把未来的路抢先跑完。

  以武汉这个“鹰爸”来说,除了让4岁的孩子每天跑3000米之外,他还每周请大学生给其讲授大学或高中的课程,美其名曰是“为将来做铺垫”。已有专家说,4岁孩子免疫系统尚不完善,不提倡进行过度的体育锻炼;至于给4岁孩子讲高中或大学课程,怎么看都有拔苗助长的嫌疑。这些繁重的“教育任务”,一如乌云遮蔽了本该天真烂漫的童年天空。

  孩子不是父母可以任意裁决的私人财产,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立的灵魂。父母最需要做的是善待他们的身心,当孩子成长到自我意识苏醒的那一天,能惊喜地发现自己健康、拥有开拓生活的无限可能,而不是悲哀地发现自己已伤痕累累,或者被固定在厌恶的位置无力回天。

  成人的社会俨然已是一场生存竞赛,太多人的灵魂赶不上自己匆匆的步履。在被各种竞争的硝烟熏染得焦虑无比的父母们,该做的是自己慢下来,想想所谓人生或成功的真谛是什么,而不是急迫地挥舞着教鞭,把孩子也过早地推入“跑道”。(敬一山)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