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真光中学:创女子教育之先 女生玩叠罗汉

2012-11-19 13:21:34     作者: 曾卫康 倪黎祥    来源: 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真光,女子教育,叠罗汉
[提要] 真光中学140周年校庆  140年前,在那个“三寸金莲”的时代,学校的开办创下南中国女子教育之先,冲破封建枷锁,时装秀、大玩叠罗汉也屡见不鲜。

女生在玩叠罗汉(翻拍自校史馆老照片)。

  真光中学140周年校庆

  140年前,在那个“三寸金莲”的时代,学校的开办创下南中国女子教育之先,冲破封建枷锁,时装秀、大玩叠罗汉也屡见不鲜。昨日,广州市真光中学迎来140周年校庆,海内外校友聚首一堂,花季少年,白发老者再读“尔乃世之光”校训,高唱校歌“中华我国,中华我国,独立文明亚之东……”。

  教育理念

  “4H”贯穿工作与学习

  真光中学校长荀万祥介绍,真光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及深厚的文化积淀,一百四十年来,“创造建设精神”和“4H”(HEART、HEAD、HAND、HEALTH)教育一直贯穿在真光人的工作与学习中,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继续发扬光大,学校也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首创女校

  开学三年后被人焚毁

  1872年,美国人那夏理女士在城西金利埠(即今天的广州市六二三路后面)购地一段,建起一栋洋楼式校舍、学校建筑优美,规模完备,为南中国女学校之鼻祖(当时广东未有女学校)。1872年6月16日,举行落成典礼及开学典礼,参加者有中西妇孺师生共16人,首次聚会,人数虽少,但典礼隆重,书院取名“真光”,校训为“尔乃世之光”。

  当时,封建社会上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独享教育权利。女子在四五岁就要缠足,走起路来更是摇摇摆摆,在当时人们眼中,小脚才是女人。真光建校开创了广东女子教育之先河。但是,要冲破封建观念异常艰难。1875年的一个星期天,书院被人放火焚毁。但是,这一切未能让创办人气馁,大家重建书院。

  妇女学生

  学生只有6人两人为已婚妇女

  学校研究校史负责人指出,真光书院开办后,学生仅有6人,其中两人为已婚妇女。

  早期真光学生的质量比较差,特别是妇女班,年龄参差不齐,思维多数较为迟钝,教起来比较困难,一个字经常要重复一百多遍才能掌握,但她们学得很刻苦,这些人多数因年少失学,不识字,故借此机会,亡羊补牢,也有的是因为丈夫出外国经商,让其妻子学几个字,可以自己写信。

  学生入学后的一切生活费用均由学校支付,要学满三年。如果中途辍学,费用由家长还给学校。之后,妇女、女孩上学的愿望越来越强。学校在白鹤洞蛇岗上购得土地六十亩,建造新校,1917年,新校主体工程完工。

  解放枷锁

  课余秀时装 大玩叠罗汉

  白鹤洞真光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在学校接受严格的教育和生活管理的同时,又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真光女中还重视开展体育活动,在书院时期就引进了西洋体育运动项目,当时以组织游戏为主要内容。1917年新校建成后,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场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也多了,积极的体育运动培养了一些拔尖人才。那时,真光的垒球、田径、排球等项目在全省颇有名气。女学生们课余秀时装,大玩叠罗汉。

  时至今日,真光中学由一所发展到七所,已经不是单一的女子学校,有小学、初中、高中,除广州市真光中学外,还有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广州市真光小学、香港真光中学、九龙真光中学、香港真光书院、真光女书院,分布于穗、港各地合称“真光七子”。

  文/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王光琰、郑斌 图/记者倪黎祥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