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防止体罚教育的代际传递

2012-11-19 12:57:18     作者: 于德清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体罚,教育部门,判刑
[提要] 近来,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我不想纠缠于何为“适当体罚”,但所谓“适当体罚”的自辩,大大减轻了体罚者的道德压力,也更真实地呈现了当下社会对体罚教育的认同。最难对付的敌人或许是我们心中被体罚的童年阴影,最急迫的事情就是阻断体罚教育的代际传递。

  近来,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先是,媒体曝光山西太原一幼儿园5岁女童被老师半小时内打耳光70次。然后,是一张幼儿园女老师扯着男孩双耳往上提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很快网友人肉出这位浙江温岭女教师的个人信息,还发现了数百张涉嫌虐童的照片。

  这些虐童事件当然与所在幼儿园的管理直接相关,也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检查。但是,只要对体罚孩子仍然存在着一种职业性的麻木乃至社会性的麻木,虐童事件恐怕还会发生。

  实际上,虐童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幼儿园内,也大量发生在家庭之中。前不久,一位父亲体罚幼女原地跑步6个小时,导致女儿死亡;最近,又有一位父亲因将两岁的女儿打成肾衰竭被判刑。这些事件已经勾画出了一条暴力教育、体罚教育代际传递的路线图。

  在太原女童被扇耳光事件发生后,有人发起了一项“你被老师打过吗”的网络调查,大多数网友选择了“是”。其实,这样的经验无需调查,只需要问问我们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就是了。多少人小时候没有被体罚过呢?

  然而,吊诡的是,那么多的人受过体罚,不但没有带来对体罚的反感,没有让他们对体罚说不,反而带来了对体罚的某种认同。某网站针对“你赞成适当体罚孩子吗?”发起网络投票,结果显示92%的人赞成“适当体罚”。“适当体罚”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何为适当?扯耳朵算不算适当,打耳光算不算适当?

  我不想纠缠于何为“适当体罚”,但所谓“适当体罚”的自辩,大大减轻了体罚者的道德压力,也更真实地呈现了当下社会对体罚教育的认同。

  虐童的背后是麻木,麻木的背后是对体罚的广泛认同。现在,那些在体罚教育中长大的一代,又开始体罚下一代。又一轮体罚教育的代际传递似乎已经完成,而且可能继续传递下去。这恰恰是最值得警惕的。虐童事件频发固然教育部门有责,幼儿园、学校有责。然而,最难对付的敌人或许是我们心中被体罚的童年阴影,最急迫的事情就是阻断体罚教育的代际传递。

  我特别感谢我的父亲,他从来没有打过我。父亲小的时候很调皮,没少被脾气暴躁的祖父暴打,有次甚至休克过去。父亲长大成人后就发誓,将来绝不打孩子。当然,这也只是我从父亲那里得来的幸运。你可以免于父亲的体罚,却可能不免于被老师体罚。

  说这些其实只是想说,身为人师者,身为父母者,或将为人之父母者,如果对体罚教育缺乏深刻的自省,那么,就无法清除潜意识中对体罚的认同。因而,也就不可能终止体罚教育的代际传递。

  不再让暴力的受害者爱上暴力,不再让被体罚者继续体罚下一代,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用爱的教育代替体罚教育,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阳光,而不是留下被体罚、被羞辱、被伤害的阴影。 于德清(新华每日电讯特约评论员)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