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诚信男孩“震惊”了什么

2012-11-19 12:57:05     作者: 李泓冰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震惊,社会,修车
[提要] 网友们纷纷感慨,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美好……  细看大家对此事的感叹,如出一辙,都觉得男孩的诚信弥足珍贵。更不消说,我们还在为诚信缺乏付出的高昂精神代价,要为修复国家形象做更加艰苦的努力。

  托举向善的力量,不能全都往“社会”身上一推了之,这是每一个公民必须面对的考题

  江苏扬大附中学生徐砺寒估计没有想到,他在放学途中不慎弄坏了他人轿车后视镜后留下的那张道歉及赔偿联系的小纸条,会令车主“无比感动”和“极度震惊”,并引来一连串感人的后续:被撞车主感动之余主动不让徐砺寒赔偿;一家修车行表态愿意免费为受损车主修车;网友们纷纷感慨,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美好……

  细看大家对此事的感叹,如出一辙,都觉得男孩的诚信弥足珍贵。现实中我们时常面对的窘境,是互信的缺失,是对陌生人留个心眼儿,是对各种商品、各种服务的疑虑重重,是可能的肇事逃离和得理不让人,更有似乎随处可见、一触即发的争执和吵闹。我们无奈地要成为各种“专家”:要学会验证阳澄湖大闸蟹的“金毛银爪白肚皮”,得掰开月饼学会辨认馅子是否隔年,去修车必须认明修车铺子会不会以次充好……

  缺乏诚信,人们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成本,才能维护商业信用、保证正常运转。我们会为了一点小事,跑遍许多部门,展示诸多证件,填写无数表格,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更不消说,我们还在为诚信缺乏付出的高昂精神代价,要为修复国家形象做更加艰苦的努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中学生的赤子之心便更显得珍贵。

  在经济急剧增长、城市不断扩张中,曾经倚仗熟人社会道德压力来规制行为的文化传统正遭受挑战,诚信危机在不断挑战国人的承受极限,也弥漫到我们身边的所有领域:从学术腐败到食品安全,从能不能扶摔倒的老人到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否家长代劳……在情感约束越来越少的“陌生人社会”里重建道德规范,虽然艰难但势在必行。徐砺寒的诚信举止,更大的意义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下一代正在告诉我们,“诚信”二字有重塑的可能。

  一些城市,比如上海,已经把“诚信”二字,郑重写入城市新的价值取向。确实,诚信不光关乎道德,也关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西方学者福山在《信任》一书中说:“一个国家的福利及其他参与竞争的能力取决于一个普遍的文化特性,即社会本身的信任程度。”

  事实上,我们已经洞悉诚信之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郑重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国务院也早就大力推进“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然而,托举向善的力量,我们不能全都往“社会”身上一推了之,这是每一个公民必须面对的考题——碰到需要负责的事儿,我们能否像中学生小徐一样,恪守诚信,勇于担当?(李泓冰)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