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不懂事”的岂止“90后”

2012-11-19 12:57:01     作者: 严辉文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90后,吐槽,不懂事
[提要] 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要求一名实习生会后给大家订盒饭。(《中国青年报》11月5日)  每一代人都是在特定的物质、人文环境中长大的,环境滋养着一代人的心灵,也容易形成某种集体性的“代际性格”。

  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要求一名实习生会后给大家订盒饭。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这条微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众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更有专家对“90后”特征进行了总结:性格独立有余,生活独立不足;精神断乳提前,生活断乳滞后。(《中国青年报》11月5日)

  每一代人都是在特定的物质、人文环境中长大的,环境滋养着一代人的心灵,也容易形成某种集体性的“代际性格”。“90后”是网络时代的宠儿,青年学学者黄志坚将“90后”性格养成的环境精辟地概括为“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长成于网络”。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青年人,与他们之前和之后的每一代人一样,其性格同样有好有坏。1989年出生的作家蒋方舟曾将“90后”描述为“掌握着最领先和敏锐的工具,获得最全面和前沿的资讯,却过着最封闭最自我的生活”。这一代比起他们的前辈,其自主性、个性更为鲜明,既前卫又自我,既开放又封闭,既实在又旷达,既知天下事又少不更事,因而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恐怕也比他们的前辈更为剧烈。

  涉世之初,人们对“90后”的印象如何?不愿订盒饭、做杂事、怕吃苦、对长辈直呼其名、不擅于待人接物、做事就要待遇、讲名利等,诸多毛病由此可见一斑。而对“拒订盒饭”的集体吐槽,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青年人“不懂事”的普遍担忧。从网络回到社会,从学校来到职场,从书本走进现实,从宠爱有加的家庭转向前路漫漫的世路,的确有太多礼数、规矩要熟悉,这既是一个后天习得的过程,也是一种角色转换的过程。“90后”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磨练,需要前辈的教育和引导,也需要一点点耐心。

  不过,“90后”的诉求又未必全然不合理。年轻人的工作责任缺少明晰的边界,实习期间加班加点不给报酬,参与创造性工作不予署名,这些情形真的都合理合法吗?社会不是愚弄人使单纯者复杂化的“机关”,理想的社会应该更为简单、宜人,在抛却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的同时,应当更直截了当地鼓励劳动和创造。如果年轻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要屈从于前辈意愿,未必全是好事。

  一个社会如果只能由前辈说了算,甚至于前行者错了也是对的,这不仅对于年轻人是一种不必要的磨练,是一种多余的客套,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未必是好事,因为社会毕竟要向前发展。换个角度看,能否有效接纳年轻人带来的新理念、新冲击,其实也是社会活力的一大证明。

  如果说“90后”的成长是要改变“不懂事”的现状,那他们的前辈的成长,则是要改变不顺时势“不懂理”的局面。打破视野的局限,冲破代际隔阂,放眼未来,放眼世界,其实前辈们也需要和“90后”一道,共同适应、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严辉文)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