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走进“在家上学”群体:根据四季变化安排课程

2012-07-20 08:07:10     作者:    来源: 重庆晨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在家上学,课程,四季变化
[提要] “我,一妇男,带两个自己的孩子和外甥在家上学:大女儿7岁,不上小学;小儿子两岁半,不上幼儿园;半年后,由另一位妈妈牵头,“重庆在家上学联盟”成立,63名家长在这个QQ群中彼此互助,交流关于孩子在家上学的事。

  “我,一妇男,带两个自己的孩子和外甥在家上学:大女儿7岁,不上小学;小儿子两岁半,不上幼儿园;外甥三四岁,不上幼儿园……”

  2010年12月,当浙江商人徐雪金在博客上敲下这段文字时,他未曾想到会因此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自此,进入公众视野的,还有一种被称作“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

  如今,徐雪金一手创立的“在家上学联盟”,注册会员数超过4000人,成为我国在家上学群体最大的交流地。在家上学,风潮悄然兴起,在这个同盟中,重庆成员有63人。

  连日来,重庆晨报记者走进这个“在家上学”的特殊群体。

  今天,我们为你讲一讲,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三个“在家上学”的故事。这些家庭,在理想的实践中,有人联手破局,将孩子集合起来教育,以解“在家上学”同伴缺失之困;有人将孩子接回家,母亲主导,一对一量身定做教育;同时,也有人成为“折返者”,最终将孩子送回学校。

  1年前,通过“全国在家上学联盟”,一群志同道合的重庆父母相识,去年11月,他们中的7个家庭联手,在小区内租房,创建起类似现代“私塾”的课堂,这样做,妈妈们的理由很简单:破解在家上学的孩子普遍面临的伙伴缺失之困,也试图尝试着,搭建一个平台,合众人之力,为7个孩子定制一套适合他们的成长模式。

  为维持课堂运作,他们每个家庭每年出资2.5万元。

  回家上学

  她在幼儿园只待了一学期

  多多今年6岁,自3岁半被父母领出幼儿园起,她一直在家上学。自孩子回家的那天起,母亲林月开始不断面对亲友们的质疑,“我希望让女儿慢慢享受长大的过程,但以我的标准,这一点学校做不到。”林月说。

  位于南岸区一栋居民区内的林月的家装饰考究,但家里没电视,电视柜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积木,色彩鲜艳。

  多多趴在一堆手工玩具中,右手托着脸,思考着3的倍数该如何表达,几秒钟后,一颗一颗的小树被画在了本子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数量,刚好是3的倍数。但很快,多多画累了,这些小树又开始被15、18、21……这样的数字所代替。这是多多为数不多的暑期家庭作业之一,她可选择不做。

  “妈妈觉得幼儿园里学不到东西,我不应该在那长大。”多多说,妈妈就是老师,每天跟她在一起,能带着她烤蛋糕、去农场,做很多事情,但幼儿园里不行。

  母亲林月36岁,研究生毕业,在做全职太太前,她当了8年的大学英语教师。林月说,孩子在幼儿园待了一学期后,多多正式被接回家。

  教育女儿

  她辞职回家当妈又当老师

  在做出这个决定后,这个家庭的分工开始有了更加明确的变化:丈夫在外打理生意,承担经济支柱;林月辞职回家,负责女儿在家上学的所有工作。

  在林月看来,被接回家后的多多,身上也逐渐有了很多异于同龄人的特质,“给她一堆积木,她就能动手玩一天;她的想法很多,别的孩子听故事,但她能自己设置场景,改编故事……”

  林月说,女儿的这些改变,令她感到欣慰,符合当初的设想。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