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宅人来袭之数字攻略 "我宅的活动半径是互联网"

2012-07-19 08:07:09     作者: 龚瑜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宅人,互联网,宅
[提要] 49%的中国城市消费者认为自己“宅”,这个数字即使在专门研究“宅”现象的媒介公司看来也有点出乎意料。近日,尚扬媒介与WebInsight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宅人来袭@微博》的调研报告,报告探讨了“宅”市场的崛起与潜力、宅人的微博生活等新鲜话题。

  49%的中国城市消费者认为自己“宅”,这个数字即使在专门研究“宅”现象的媒介公司看来也有点出乎意料。近日,尚扬媒介与WebInsight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宅人来袭@微博》的调研报告,报告探讨了“宅”市场的崛起与潜力、宅人的微博生活等新鲜话题。

  日前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了大量新词潮语,“宅男、宅女”入选。有趣的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带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去给101岁的杨绛先生拜寿,说到“宅男、宅女”时,杨先生幽默地说:“我就是宅女。”

  在日剧《干物女》里,那位工余在家,喜欢独自看漫画、饮啤酒的女主角形象,把“宅”演绎到了极致。随着宅人形象的深入人心,现实中群起而效仿之的人群也正在扩大,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宅”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巨大动力。

  宅人为什么宅

  上海一家媒体最近刊登了一组数据:近期天热,“宅人”懒得出门,搜索西瓜、杨梅、荔枝等新鲜水果的用户量增长了200%以上。从地区看,上海成为全国最爱网购水果的城市,一周内近两万上海人下单3万笔。

  白领阿宝喜欢网购蔬菜和水果,他觉得除了送货上门省时省力,还能够买到一些以前很少吃到的果品,比如台湾莲雾、美国车厘子、泰国青柠、菲律宾菠萝等。网购水果的价格也着实让他感觉实惠,预购还能享受折扣,“刚刚在网上订了两箱杨梅,一箱送到自己家,一箱送到老家给父母尝尝鲜。”

  根据调查,中国宅人一族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些人因为外部因素(如恶劣的天气、食品安全问题等)而被动地宅在家里。另外,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拥挤的人群、压力过大的工作,使家成为宅人们的温暖港湾。

  “懒”是一些宅人的本能。他们希望不用外出,所有事情都能在家里解决(如吃饭、娱乐),最好都还是现成的。

  3D电视、X-box、Wii,都可以让宅人在家就能享受娱乐和运动,而宽带在中国一线至四线城市高达90%的触达率,为宅人提供了丰富便捷的网络世界。网络为宅人提供了无限可能,宅人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更自由地与好友互动交流,更好地进行娱乐生活(网购、看视频、打游戏等),宅在家里的生活不逊于活在家外的世界。

  “宅,这是多么伟大的品德!无欲无求。如此环保,如此低碳。”不少网友将宅视为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假期里,大学生东东在网络上开起了同学聚会,身处全国各地的同学同时打开视频,聊身边的新鲜事、分享潮流咨询,也很high!而如果把大家聚齐,光坐火车和飞机的碳排量就很可观,这还没算上住宾馆和外出用餐的费用。

  宅人的行为特征

  “我宅的活动半径是互联网。”24岁的上海宅女小陈说。

  如果你是“居里夫人”(女)或是“毕加索”(男),那么你一定对这个场景不陌生:写字台正前方立着台式电脑,桌上躺着平板电脑,手里刷着手机微博,桌上从左到右依次摆着牛肉干、饼干、酸奶、菠萝干……当然,脚丫子一定是高高翘在键盘上的。

  这个场景包含着一系列的消费行为,尚扬媒介中国区总裁Christian Giunot指出:“将近一半的中国城市消费者自认为宅人,他们或多或少会把原来在外的消费转移到家内消费。因此,这种消费行为无论对市场架构,还是对品牌都有巨大的影响。”

  根据调查,宅人们潜居于网络世界,对各种新鲜信息和事物有敏锐的触觉,宅人比普通大众对新鲜事物有更早的尝试和实践。43%的宅人用户早在2009年、2010年就创建了新浪微博,明显早于新浪微博一般用户。

  同时,宅人作息不规律,有些人经常熬夜。晚上7点到凌晨2点是他们网络活动极为活跃的时间段,而新浪微博一般用户则集中在上午9点至晚上6点。然后,宅人比新浪微博一般用户对文化和精神方面的享受有更强的需求。41%的宅人的微博标签中有“音乐”、30%的宅人有“旅行”、29%的宅人有“电影”,而新浪微博一般用户的标签比例分别只有21%、19%和15%。宅人希望从旅游中获得放松和自由享受,也希望从音乐和电影中找到一份轻松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宅人的网购生活横跨各种电子商务平台,但他们对社交电子商务有更强的偏好。15%和12%的宅人关注“蘑菇街”和“美丽说”微博官方账号,而新浪微博一般用户对他们关注的比例都只有7%。宅人更倾向将社交融入网购生活,他们喜欢在网上主动地与好友分享各种信息。

  宅人市场需经营

  WebInsight的研究总监陈雁冰说:“宅人大部分时间都活在网络上,用社会化媒体来满足身心的需求,所以我们通过挖掘和分析社会化媒体声音去研究他们的行为特征。我们对29518个有宅标签的新浪微博用户进行研究,从他们微博的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宅人与一般人有一定的不同。了解他们的需求、找到最适当的方法去满足他们、与他们沟通是市场成功的要诀。”

  宅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并且已经开始形成一种经济现象。为此,《宅人来袭@微博》报告中总结了如何经营宅人市场及如何做营销传播的贴士。比如,为宅人提供“家居版”服务和产品,帮助宅人与国内、国外保持同步,为宅人打通虚拟和现实世界,更多地发展社交电子商务,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与宅人沟通,形成“宅人社区”,并从中给与他们归属感。(记者 龚瑜)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