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教育评论:毕业致辞,拒绝“娱乐”过火

2012-07-19 07:40:12     作者: 任姗姗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娱乐,甄嬛体,教育评论
[提要] 又到一年毕业季,作为大学“最后一课”的毕业致辞成为热门话题。毕业致辞,应当走出模式化和官话,但不等于披上媚俗的外衣;应当拒绝老生常谈、讲真话和实话,但不等于投靠网络语言。

  又到一年毕业季,作为大学“最后一课”的毕业致辞成为热门话题。近日,浙江大学法学院某教授的演讲,因调侃的语调和“麻辣”的比喻流行于网络,引发不少争议。

  据视频显示,这位青年教授在学生们的热烈掌声中走上讲台,开场白便是走红网络的“甄嬛体”:“朕私下想,诸位书生必是极好的。众爱卿均是高帅富,众爱妃均是白富美”。随后,他接连将浙江大学评价为中国最“水”的大学,把浙大人特有的人生哲学概括为“小三精神”,把大学学习比作有期徒刑等。如此“标新立异”,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毕业致辞,应当走出模式化和官话,但不等于披上媚俗的外衣;应当拒绝老生常谈、讲真话和实话,但不等于投靠网络语言。两年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温情式”毕业致辞大受好评,一时引来不少效仿。然而,此番“甄嬛体”致辞通篇罗列网络热词和流行段子,充满了调侃和戏谑的味道,在极具仪式感的毕业典礼上出现,除了能引发些许廉价的笑声,不知能为毕业生的母校记忆留下多少值得铭记和回味的教益?

  从不久前,“淘宝体”接连出现在大学录取短信、政府机关的招聘广告、公路安全的宣传语,到如今毕业致辞被套上了“甄嬛体”——网络流行语屡屡“越界”,不分场合地大行其道,折射出网络文化盛行之下被漠视的语言规则和媚俗的文化心态。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须知,那些红极一时的流行语终会褪色,朴素的人生道理却是永不磨灭的。对毕业生来说,听听“过来人”真诚的感喟和恳切的叮嘱,远比单纯“搞笑”更有价值。其实,那些五光十色的流行词的背后,是缺席的思想和淡薄的情感,其秉持的文化态度则是对网络文化“娱乐至死”的趋奉与迎合——用嬉笑替代思想,用娱乐嘲笑价值,用“重口味”的口舌之快取代原本雍容美好的汉语言。

  所幸的是,在这个毕业季里,我们同时听到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毕业致辞。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祈求”学生们离校后都能过“不负此生”的生活,这种生活的特质是六个字——简朴、高尚、谦卑。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送给毕业生的也是六个字——“知书”、“知耻”、“知足”。陈平原提醒毕业生们注意,要将读书视为一辈子的事情,“知书”方能“达理”;要认认真真做人、清清白白处世,“知耻近乎勇”;要长存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激家乡、感激老师和同学、感激这个时代。这些话语超越了年龄和时代,即便不是毕业生,也仍然能从中找到共鸣、获益匪浅。

  请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多一份责任心、少一些“取悦”心。在“娱乐化”冲击传统文化的今天,维护语言的肌体健康,守住应有的价值立场,作为高校教师的知识分子,当有此自觉。(任姗姗)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