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用心良苦的父母们 不妨透过“万花筒”欣赏孩子

2012-07-19 07:07:08     作者: 周人杰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孩子,欣赏,万花筒
[提要] “读书不一定会赚大钱,上北大不见得就要做大官”的教育理念之所以难以普及,还因教育寄托了普通家庭对美好生活过多的期许。用心良苦的父母们,不妨放下无谓的焦虑与喟叹,以包容和鼓励为孩子们卸下前进路上的负担。

  “北大毕业该赚多少钱?”本身并不严谨的设问却触动了网络的敏感神经。未名BBS上的匿名帖子给出了“月入八千”仍遭父亲“恶语相向”的回答。无论个案的代表性有多大,社会上弥散着的父母“高期许”与现实“低待遇”的冲突却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项有目的性的人类实践活动,教育从不会“遗世独立”。每一个自愿选择接受学校教育的家庭或个人,总会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动机。当知识无法改变弱者的命运,当毕生积蓄投入教育仍难避免被“啃老”,我们深深理解为人父母的酸楚,也深深知晓就业、薪酬之于受教育者的重要。然而,若能拂去眼前世俗的尘埃,从“万花筒”中全方位地欣赏孩子,他们身上许多的“另一面”定会带来鲜亮的惊喜。

  在现代社会中,多元的教育评价标准,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们身上更多的美:或许我们的孩子没有赚大钱,但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或许我们的孩子没能做大官,但也在平凡的岗位上静享一份幸福的恬淡。多元的评价标准才会带动多元的教育动机,也才能形成更加客观务实的教育理念。否则,从“分数”到“钱数”无休止的优劣比较将垒成孩子心头难以承受之重。

  “读书不一定会赚大钱,上北大不见得就要做大官”的教育理念之所以难以普及,还因教育寄托了普通家庭对美好生活过多的期许。而有市场就有竞争,就有供需错位的可能。再完善的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也不会给出薪酬回报的承诺。“万花筒”的视角告诉我们,即便名校出身、北大毕业,孩子也可能只是在路边鼓掌的人。

  事实上,市场的评价并不止于收入报酬,社会的承认也不仅看身份地位。搞市场经济,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但人才却有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以新世纪以来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为例,他们抛弃了城市的繁华与生活的舒适,虽然失去了高薪,却收获扎根基层的踏实,尽管没有显赫的宝马雕车,但也在带动乡亲们致富的共同奋斗中点燃了青春的希望。再比如支教路上献身的女大学生赵小亭,因救人负重伤的实习乘警李博亚,都在用年轻的血肉之躯诠释出人生的价值。

  用心良苦的父母们,不妨放下无谓的焦虑与喟叹,以包容和鼓励为孩子们卸下前进路上的负担。“万花筒”反射成像的原理并不复杂,不同角度的观察会发现不同形态的美,而发现意识恰恰是“欣赏式教育”的前奏。欣赏而非苛责,才会更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才会更加注重人格的完善与道德的净化,也才会更好地激发他们沉着踏实的向上潜力。(周人杰)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