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本站搜索:

新家庭伦理剧折射中国人更注重“婚姻中的爱情”

2012-07-14 11:58:19     作者: 王梦宇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婚姻与家庭,婚姻关系
[提要] 近几年,家庭伦理剧在中国收视率一路走高,不少剧集的热播让人回想起早年《渴望》播出时的万人空巷。张巍认为,正因为现在的人们更加以爱为中心,重视自我需求,对爱情的追寻才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伦理剧中得以表现。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王梦宇)近几年,家庭伦理剧在中国收视率一路走高,不少剧集的热播让人回想起早年《渴望》播出时的万人空巷。

  家庭伦理剧——这种20世纪80年代起便登上中国荧屏的电视剧类型,约30年来始终试图追踪中国人对待婚姻与家庭的态度。最早时,其主题词多为“无私”与“自我牺牲”;现在,越来越多的剧情则更加注重婚姻中的爱情元素。

  “在《渴望》里,我们能看到刘慧芳这一女性形象,在面对社会和家人的不理解和误会时,她会采取一种忍耐的态度,把维持婚姻关系看得很重。当时的家庭伦理剧中对爱情的表述往往是轻描淡写的。”知名编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张巍说。

  “当下家庭伦理剧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就往往比较丰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梁振华说,“比如《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毛豆豆的形象,就与刘慧芳有很大不同。同样面对家庭成员的误解,承受家庭的压力,但毛豆豆始终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女性而存在,并非一味强调女性的隐忍和委曲求全。她为余味做出牺牲的原因并非出于道德,而是出于爱情。”

  “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是孩子。”这是近期在大陆播出的一部剧集中的台词,角色对自由的新解释,被很多网友所津津乐道。

  随着中国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年轻人的婚姻观、爱情观与家庭观也较父辈大不相同。个体价值的逐渐彰显,在家庭伦理剧中已成为相当突出的描写内容。

  张巍认为,正因为现在的人们更加以爱为中心,重视自我需求,对爱情的追寻才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伦理剧中得以表现。

  甚至,“第三者”也不再像2、30年前那样,在电视剧中作为一种被全盘否定的扁平化形象出现。

  电视剧《蜗居》的制片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很多朋友问过我,你们当时想把海藻写成好人还是坏人?我奇怪的是,这本来应该被拉上法律和道德审判席的角色,现在却令很多观众莫衷一是。”

  “不过,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社会从集体主义式的价值观表述,向个人意识觉醒的转变,以及从单一的对传统美德的颂扬走向更加宽广的道德讨论空间。”梁振华说。

  张巍则认为,对爱的表达和追求无可厚非,但家庭伦理剧在创作中也应注意价值观导向,体现道德感。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